第07版:视野

以人才战略 推动乡村振兴

□ 钟国辉

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要素,必须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关键要在人才“培、引、留、用”等环节出实招、求实效。

立足本地,培养人才。要提升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适应能力。一是培养农民创新创业意识,以资金技术为支撑、项目为引领,激发农村市场活力,培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农民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投入到新时代农村创新创业中。二是培养农民农业生产技能。乡村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加强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选拔农民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技能水平。三是培养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将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农村,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开展公益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提高农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精准定位,引进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广开引才渠道,推动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一是立足产业引进人才,依据自身资源现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引进农村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促进产业兴旺。真正做到以“需”寻“供”,不简单以学历、身份、职称、年龄等因素为引进人才的标准,而是以更加开放、有效的方式,引进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实用人才,避免“人岗不适”,人才浪费的现象。二是注重刚柔并举引进人才,探索更符合农村现实的人才引进方式,采取兼职、咨询、顾问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及其科研团队,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农村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促进本土人才回流,做好家乡经济发展规划宣传,定期开展“在外人才故乡行”,树立人才回流创业先进典型,激发他们回乡创业,回报桑梓的热情。

创优环境,留住人才。制定符合乡村人才现实需要的政策措施,确保乡村人才不仅引得进,更要留得住。一是做好乡村人才的保障服务,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当好乡村人才的“店小二”,解决乡村人才的后顾之忧,促使乡村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税收减免、资金信贷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向乡村人才提供支持,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二是建立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根据乡村人才的职业、岗位等差异,建立能够体现乡村人才能力业绩导向的评价和管理体系,构建乡村人才在录用、薪酬、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激励制度。三是建立乡村人才干事创业的容错机制,让勇于干事创业的乡村人才挣脱各种有形无形的束缚,提高工作积极性,坚定扎根农村的决心。四是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形成爱才、敬才之风。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提升乡村人才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搭建平台,用好人才。依据乡村人才实际需要,搭建专业化的干事创业平台,展现乡村人才价值。一是搭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乡村人才的科技成果为源头,以乡村产业为成果使用的载体,以地方政府为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因势利导、主动作为,通过专业化平台,引进、转化、应用农村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二是搭建乡村创业孵化平台,为乡村创业创新主体提供资金、管理、资源、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降低风险。三是搭建农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运用数字化手段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和发布流转土地的位置、面积、价格等信息,简化环节、优化流程,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城镇化率突破60%后江西新型城镇化的动力研究”(22ST02)阶段性成果)

2022-11-0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3366.htm 1 以人才战略 推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