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贤祝
9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聚焦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重要阶段,前台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对市场主体,实现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5项政务服务一次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这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又一重要举措。
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这是党的十八大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治理现代化,切实将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放管服”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优化营商环境,用“放管服”办法删繁除弊,提升宏观政策效能,为市场主体“改良土壤”。
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今年4月份,中国贸促会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良好,评分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度,受访企业对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为4.38分(满分为5分),较2020年提高0.03分。
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超过1.5亿户,年均增幅高于12%,民营企业数量10年翻两番。企业办事的难易程度,关系生产经营的核心利益,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规模庞大的市场主体需要政府部门更高效高精准的服务支撑。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涉企政务服务合并为5项,实现“一地一窗一次”,深受企业欢迎。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需要各方共同谋划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