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福鼎市不断在校地共建合作上靶向发力,与各高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推动各类人才向福鼎聚集,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聚焦平台建设 促进产才融合
搭建产学研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与清华、北大、福建农林大学、中科院等7所科研院校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建成“一站一院一中心”,即与清华大学共建福鼎乡村振兴工作站、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中国白茶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共建福鼎技术转移中心,为校地双方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搭建招才引智平台。在北大、福建农大等高校设立引才工作站,聘请在校福鼎乡贤为引才大使,实施组团招聘、春风行动、扬帆计划等,定期组织各部门、企业等到合作院校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三年来,共引进宁德天湖人才、教育和卫生紧缺急需人才等326名,创新团队15个,柔性引进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39名。
搭建项目对接平台。每年定期在合作院校举办项目推介会,重点对接和推介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可产业化的项目成果,促成一批校企合作项目。三年来,先后举办福鼎白茶走进北大、福鼎太姥山推介会等活动8场次,签约校企合作项目54项。其中,入选省级高校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10项,涉及金额3.6亿元。
聚焦人才培育 蓄积振兴动能
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相结合,通过集中培训、学术讲座、线上指导等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三年来,共选派307名高级管理人才、高素质农民等到合作院校集体“充电”,开展鲈鱼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茶乡青年与北大青年对话等专题培训或对话26场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4885人。
组建科研专家帮扶团队。采取“团队+产业”“专家+企业”帮扶模式,帮助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培养人才。三年来,共开展“专家福鼎行”活动18场次,指导企业135家,培养产业人才2328人。其中,入选中国制茶大师等国字号人才16人。
引导高校人才服务基层。先后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高校400多名学子,来福鼎开展墙体彩绘、产品设计、乡村规划等社会实践,形成旅游资源挖掘、地方媒体构建、乡村垃圾解决方案等实践成果78项,接收13名硕博学子挂职锻炼。
聚焦成果转化 释放虹吸效应
技术同攻坚。建立全市“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清单,通过“定向问诊”“揭榜挂帅”等形式,联合科研院校共同攻关。三年来,共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技术难题51项,改进工艺和装备43项,获发明专利25项。如,茶企品品香与福建农大联合研制出“全国首条LED光源白茶萎凋自动生产线”,推广后为白茶企业带来直接效益近亿元。
课题同调研。针对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通过建立任务清单,联合成立调研组开展全要素调研,推动智慧旅游、优化营商环境、一村一品等建设。先后承担省级以上课题或科研项目23项,发表论文110篇,16项调研成果在福鼎转化推广。
资本同运作。探索“政府+学院+校友团队”合作运营模式,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作价投资等形式,由国有公司、村经合社和校友资本,共同组建公司,开展民宿、特色产品等开发。共引进九六公社等清华大学校友资本3000万元,设计旅游综合体、海产品、白茶衍生品等20多个产品,2项农产品创意设计入围清华大学首届农品创意与设计大赛。
(福建省福鼎市委改革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