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现代城市

山东:“一群两心三圈”激活发展动力源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11个市入围全国百强

□ 本报记者 尹明波 高 杨

8月2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介绍山东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情况。据山东省新旧动能办副主任王海林介绍,山东是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大关,11个市入围全国百强,济南、青岛首位度提升4.4个百分点,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振兴沂蒙革命老区成效显著,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战略位势显著增强。

“一群两心三圈”布局加快构建

近年来,山东深入谋划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形成双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打造国家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一群,即高质量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范围涵盖全省16市,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

两心,即持续提升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支持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围绕两个中心城市,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规划建设济南、青岛都市圈。

三圈,即纵深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省会经济圈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6市,放大科创优势,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胶东经济圈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带动烟台、威海、潍坊、日照4市,突出海洋特色,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聚焦转型提质,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提升。实施“强省会”战略,济南莱芜完成区划调整,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济南加快省会城市建设的意见》,省级层面支持济南200个事项全面落地。成功获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增强青岛引领力,推出12条政策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2021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368.5亿元,跻身国家级新区前列。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济南、青岛片区和济青国际招商产业园,济南、青岛入选中欧区域合作案例城市。2021年,济南、青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68.7亿元,占全省30.8%,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5%。

经济圈重点领域一体发展加快突破。在设施联通方面,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沿海港口整体联动效应凸显,鲁南高铁、济泰高速等建成通车,“济南、青岛两核辐射,临济枣菏一带相连”的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雏形初显。在产业协同方面,聚力提升九大产业领域43条产业链,培育14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和217家领军企业,总规模分别达7.2万亿元、2.6万亿元。在公共服务方面,率先在全国实现全省医保卡一卡通,日均异地刷卡支付近550万元。实现经济圈政务服务、社保、公积金、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等业务同城化办理。在生态共治方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联合开展生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边界执法,率先在全国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

区域发展战略支点加快打造。印发实施省级新区发展规划,出台28条高含金量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新区管理机构,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德州天衢新区、菏泽鲁西新区破题起势。今年上半年,4个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8.1亿元,增长4.0%,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高于全省11.8个百分点,经济指标增速普遍快于全省平均水平。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加速推动,160多个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开工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330亿元。

区域发展短板加快补齐。出台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推进275个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发放专项支持贷款150亿元。持续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120项专项政策全部落地,结对帮扶菏泽9个区、县。菏泽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3976.7亿元,较2018年提升5个位次,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6.3%,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淄博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印发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包。2021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94%,城镇人口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形成两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73个小城市(县城)、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济青局部片区纳入国家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同步开展15个省级试验片区创建,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482个、产值3780亿元。信贷支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662个项目入库管理,501个项目共计2000亿元融资签约。建立特色小镇清单,93个小镇纳入清单管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全省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77公里,累计建成综合管廊849公里、海绵城市1901平方公里、城市绿道5379公里,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0%,所有县(市、区)全部启动垃圾分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16个设区市、76个县(市、区)纳入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青岛、日照、聊城、德州建成“城市大脑”,94个市、县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全省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远程医学中心省内联网实现县级以上医院全覆盖;全省养老机构达到2380处、床位40.3万张;全省文化馆数量达到158个。其中,国家一级馆133个,居全国首位。

县域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出台扩权强县改革、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50个重点事权综合改革试点县在项目投资、自然资源开发等5个领域,与14个省有关部门实现直通。持续增加财政困难地区转移支付,2021年下达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资金283.6亿元。发挥县域经济差异化评价指挥棒作用,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2021年,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县(市、区)达16个,过500亿的县(市、区)达49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百亿的县(市、区)达12个,过50亿的县(市、区)达33个。

2022-09-09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11个市入围全国百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2139.htm 1 山东:“一群两心三圈”激活发展动力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