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成钰 韦柳河 李佳欣
为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以南阳镇二田村榃黎坡为试点,积极推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积分制度,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行为与村民个人利益相挂钩,以自治增活力、以德治扬正气、以智治通服务,让基层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真正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机融合、互促共进,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相统一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一组三会”强活力
积极探索建立“组织部门统筹抓、乡镇党委专门抓、村党组织具体抓”的三级落实体系,并按照“四定”量化原则,以网格形式层层细化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确保积分试点工作方向不偏、推进有力、落实有效。
通过“一组三会”(党小组、坡户主代表会、坡务理事会、坡务监督会)机制开展积分评定工作。党小组在上田坡支部内下设榃黎坡党小组,由榃黎坡党员、村级党组织干部组成;坡户主代表会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由各村民推选若干人组成;坡务理事会由包片村干、生产队长及村民推选本坡有威望的人员组成;坡务监督会由镇、村、坡三级人员组成。坡务理事会每月开展不定期巡查,按照设定的正向和负向清单标准进行评分,评分经党小组讨论后,提交户主代表会对积分结果进行评议和认定,坡务监督会参与评议监督,评议结果由村“两委”审核批复后向村民公示,公示无异议随即发放积分。
积分量化树新风
设立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文明积分标准,明确积分获取与奖罚方式,将环境保护、热心公益、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积分范畴,分别梳理出正向加分清单和负向减分清单,将积分兑换商品与乡村文明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以“一加一减”的积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化为“激励引导”。
在“积分制”下,村民不仅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商品,而且分值靠前的村民、家庭还有机会获得“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精神方面的激励,有力带动村民“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树新风”,使村民成为乡村治理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科技赋能智慧治
借助数字乡村建设东风,制作开发“掌上二田”微信小程序,突出智慧办事、智慧服务,把村务通知公告、积分排名兑换、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等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让村民通过手机就能了解乡村振兴政策,从而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了村坡服务管理的智慧化和信息化,不断推动由管理到治理、从治理向“智”理的创新转变,让小积分成为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最坚实的“砖瓦”,筑牢乡村大治的“岸堤”。自“积分制”推行以来,榃黎坡的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道路更加清爽畅通,村庄更加清洁卫生,和谐人居的新乡村面貌初见雏形。截至7月底,村民已通过小程序兑换了500个积分,开始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二田村已成为辖区乡村治理的“排头兵”。村民们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情高涨,孤寡老人有人搭把手,疫情防控年轻人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全村集体出动,不文明现象难觅踪迹,村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小小积分,不仅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大干劲”,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大能量”,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在城乡融合互动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