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观察

对欧盟出口要更关注 “循环经济行动计划”

□ 吴必轩

2021年以来,欧盟正在制定的碳关税(CBAM)措施在国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碳关税明确覆盖的几大行业外,国内其他行业也开始关注这一措施可能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纺织和光伏行业。笔者认为,这代表了国内“非碳关税覆盖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焦虑。

其实,欧盟的“绿色贸易工具箱”里有两个主要工具:一个是碳关税;另一个是“循环经济行动计划”(CEAP)。针对不同的行业,欧盟会用到不同的工具。对于5个(也可能扩大到9个)高耗能、高排放的初级产品,欧盟是以碳关税为工具。而针对其他“非碳关税覆盖行业”,如光伏、纺织、电池等加工产品,欧盟则是在“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政策框架下编织一张“绿色”规则网加以限制。笔者就以纺织行业为例,谈谈“非碳关税覆盖行业”应该如何理解欧盟的绿色壁垒。

“碳关税”是个通俗的叫法,它的正式名称是“碳边境调节机制”。它既不是关税,也不是税,而是对进口到欧盟的产品“碳含量”收取费用,费用等于同期欧盟碳市场的碳价。

那么未来碳关税会扩展到纺织品吗?这要从碳关税的政策出发点来看。欧盟推行碳关税的理由是防止“碳泄漏”——指欧盟企业为了避开欧盟内部高企的碳排放成本,将生产转移到减排措施相对宽松的国家。所以从道理上讲,碳关税只关注那些有“碳泄漏”风险的行业,也就是那些“能源密集且贸易暴露”的行业。关于哪些行业有“碳泄漏”风险,欧委会有官方清单,目前包括63种经济活动或产品,其中涉及纺织的有以下几项:“纺织纤维的制备和纺丝”“无纺布及其制品的制造,服装除外”“人造纤维制造”“纺织面料整理”。总体来看,相较于钢铁、水泥、陶瓷、炼油等行业,纺织并不是一个高排放的行业。所以笔者认为,即使未来碳关税的范围扩大,也只会波及纤维和面料,而且大概率会排在炼油、陶瓷、造纸等行业后面。

“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是欧盟为了推动其经济向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型而制定的总体行动规划。在“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这顶大帽子下面,欧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一系列规则,“以使欧盟市场上的几乎所有实物商品在从设计到日常使用、再利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环境友好、循环和高能效”。

针对纺织品,前不久欧委会正式发布了“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以下简称“纺织品战略”),这仍然是一个笼统的政策框架,它指出了欧盟制定纺织品“可持续”规则的方向。从这个文件可以一窥未来欧盟纺织品市场的“绿色门槛”。

欧委会认为,到2030年时,通过落实纺织品的生态设计要求,特别是对有害物质和再生纤维成分的最低要求,投放到欧盟市场的纺织品应当是耐用、可修复、可重复使用和可回收的。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应当符合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纺织品必须有“产品数字护照”披露可持续性信息,同时严禁生产者的“洗绿”宣传。欧委会将专门制定规则来治理纺织品产生的微塑料(主要来自合成纤维),并使用“生态调节费”等手段激励生产商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禁止焚烧和填埋未售出的和消费者退货的纺织品。

欧盟的CEAP和CBAM是互为补充的政策手段。CBAM的目的是拉平进口产品与欧盟本土产品的碳排放成本,本质是将欧盟的碳价强加于进口产品。而在CEAP框架下制定的各项措施,则是为欧盟市场设立一个“可持续门槛”。

国内产业界在关注欧盟的绿色壁垒时,应当避免只知碳关税而忽视“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情况。对国内大多数“非碳关税覆盖行业”行业来说,“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对出口的影响远比碳关税更为直接。

【作者系海华永泰(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

2022-07-2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1020.htm 1 对欧盟出口要更关注 “循环经济行动计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