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 勉
□ 卢俊锦 蔡勇跃
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深港两地的口岸不断增加,香港与内地的联结更加紧密。随着以口岸、交通等为基础的互通网络不断升级,快速便捷的通关、四通八达的交通,为香港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加快口岸新建改造
交通基建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硬件基础。口岸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纽带,见证了深圳和香港两座城市的发展兴盛。如今,深港两地正通过不断优化口岸布局、创新通关模式,全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为进一步支撑大湾区的融通发展,深圳全力规划打造深港口岸经济带。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新皇岗口岸定位为“一地两检”的纯旅检口岸,设计通关量日均20万人次、高峰30万人次,2050年高峰可达40万人次。根据规划,新皇岗口岸未来将成为辐射大湾区的超级口岸和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将释放土地约50万平方米,用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开发,成为串联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枢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深港通勤日趋便利
如今,深港两地之间的一类口岸多达15个。据统计,2019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2.4亿人次,日均66万人次;出入境车辆1431.1万辆次,日均3.9万辆次。从最早的邻近口岸“三来一补”企业到保税区,再到业态丰富的口岸经济带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两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与此同时,从“手工录入”到“刷脸过关”,再到未来以5G应用为依托的智慧口岸,深港两地的口岸正在朝着国际一流管理标准体系迈进。
据了解,下一步,深港两地将以轨道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双城融通硬设施的通联,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深圳罗湖区将打造连接广深港的战略要地,推动深圳火车站改造,同时加快推动实现与香港东铁的互通。今年初,罗湖提出,将完成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综合交通枢纽方案设计,加快引入地铁11号线和香港东铁。未来,从罗湖到广州中心区只需65分钟,到香港中环只需45分钟。
多个铁路工程连接深港
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2020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要达到4700公里,覆盖湾区主要中心城市、重点城市,与香港通过京九铁路、广深港高铁在深圳实现互联互通。
去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其中包括将正在规划的香港“北环线”向北延伸,经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方园区,接入深圳新皇岗口岸。
未来,港深两地将跨越深圳湾、大鹏湾、深圳河“两湾一河”而相互连接,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可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强强联手,产生“1+1>2”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