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现代城市

城市“绣花式”智能管理探新路

上海浦东新区“城市大脑”和数字化转型有力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 本报记者 缪晓琴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对浦东新区在城市“绣花式”智能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的新要求,为浦东新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大脑”建设指明了方向。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运行体系建设,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数字化转型方案和要求,按照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模式框架,建立了从各区到全市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三年多来,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由浦东“起针”,“绣”出上海城市的品质品牌,逐步走出一条城市管理新路子。

打造综合智能指挥平台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炜炜介绍,按照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总体要求,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创新思维、健全机制、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努力探索形成符合浦东实际、体现浦东特色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同时,率先打造全覆盖、全天候的浦东“城市大脑”综合智能指挥平台,努力探索出一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如今,该中心已在横向上形成指挥统一、协同配合的高效运行模式,实现运行监控、监督指挥、联勤联动功能于一体,全面指挥协调所有城市运行管理事务;在纵向上构建了“1(区城运中心)+36(街镇城运分中心)+1382(居村工作站)”的三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

完善“城市大脑”应用场景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的是全覆盖、无盲区地将“人民城市”落到实处,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城市大脑3.0”让当地的城市治理“耳聪目明鼻灵触敏”。

2019年起,浦东新区以应用牵引智能化推进,聚焦城市设施、城市运维、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城市执法六大领域,逐步开发完善一系列浦东“城市大脑”智能应用场景。

通过共享各区域的监控视频和接入市级部门、区级单位的业务系统,实现50项监管要素的智能发现,城市运行体征增至100多项。浦东新区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感知和解决平台,各类诉求得到快速流转处置。

促进数字化与城市治理融合

聚焦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响应、全景赋能,打造全天候、现代化、系统性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浦东新区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联动处置、职能互补,完成跨部门、跨层级的上下联动、强化协同,打造了事项智能发起、资源智能调度、过程智能监管、结果智能应用的工作链条,织成一张“信息高铁网”。

从“数据循环”到“管理闭环”,再造后的管理流程更加智能,通过“高效处置一件事”,有力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紧扣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促进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

2022-07-01 上海浦东新区“城市大脑”和数字化转型有力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0410.htm 1 城市“绣花式”智能管理探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