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野

强产业 美乡村 富村民

湖北恩施市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杨顺高 杨 旸

地处湘鄂渝黔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既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湖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以来,该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州8个贫困县(市)全部退出、729个贫困村出列、109.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08.03万人减少到7981人,贫困发生率从30.61%下降到0.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969元增长到11,620元。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十四五”期间农村工作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作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行政村是最基层的自治组织,承担着各级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百姓的民生福祉最终落脚在村级组织上,真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其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村和社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强基层组织,首先要抓村支部建设,抓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纯洁党的组织。

二是抓好致富之源。产业是致富之源,也是致富之本。各个乡、村要结合本乡本村实际情况,发展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转变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观念。恩施是茶产业大市,芭蕉、屯堡、白杨坪等乡镇茶产业已成规模,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戽口村,白杨坪镇洞下槽村、熊家岩村,屯堡乡花枝山村、马者村等乡镇村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沙地乡鹤峰口村结合本村地势特点,以茶叶、蔬菜、小水果等“一村多品”为发展格局。板桥镇大山顶村海拔高、地势平坦、雨量充沛,以高山蔬菜、药材、畜牧业等为主打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三是狠抓人居环境。近几年,国家通过精准扶贫对农村投入了巨额资金,重点解决了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虽得到极大改善,民生得到根本保障,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一要加大整治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治理人居环境的认识。二要使村民积极行动起来,按照“扫干净,摆整齐”基本标准,动员每个家庭积极行动起来,对自家院落环境卫生进行打扫。三是组织学习参观活动,组织村民到人居环境较好的村参观学习,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戽口村,白杨坪镇洞下槽村,盛家坝镇二官寨村等,通过比较发现差距,找到进步和改进的方向,以此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四是探索农旅结合。恩施大峡谷是恩施旅游产业的龙头,是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农业是农民的本源,是农民的致富之本。农业要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提档升级,走新型农业和观光农业之路。各乡镇、村要结合乡情、村情探索农旅结合。

五是常抓文明乡风。自2000年开始,恩施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深得民心,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近几年,恩施市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等不断升级。通过对“文明家庭”的创建以及“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好婆媳”“好妯娌”等的评比活动,全市上下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六是盘活集体资产。目前,恩施下辖各村均有一定的集体资产,要想方设法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让其发挥效益。同时,要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对于供水管网、水利工程、村组级公路、通讯网络、文化广场、环保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管护机制。专人管理,确保民心工程服务民生。

乡村振兴,恩施市将以规划引领,“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谋篇布局,聚集各方力量,共绘山水画,共谱新乐章。

(作者分别系恩施市委统战部驻板桥镇大山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恩施市沙地乡财政所所长)

2022-04-22 湖北恩施市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8652.htm 1 强产业 美乡村 富村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