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抓实基层党建 汇集发展力量

近年来,浙江宁波市奉化区统筹用好各类党建资源,以系统集成观念、整体智治理念,开展村社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年”活动,作出一系列有益探索

□ 本报记者 刘梦雨

加强基层党建,是激发村社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统筹用好各类党建资源,以系统集成观念、整体智治理念,开展村社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年”活动,作出一系列有益探索。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激发基层组织运行活力

导师帮带、书记例会、一月一班……奉化区立足基层岗位实际,多维度多层次提升村社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全面激发基层组织运行活力,激励村社干部担当作为、争先创优。

“导师帮带”手把手教。注重发挥“老乡镇”“老支书”经验优势,实施“蓝青共育·百千工程”,114名新任村社书记师徒结对实现全覆盖。推行“跨村带学”,区委统筹选派30名优秀书记赴薄弱村跨村兼任第一书记,帮带培养200多名年轻村干部。实施“区域共学”,依托44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开展联动帮带,240名村社书记互学共促。试点“跨岗深学”,安排40余名村社书记到镇街、部门、村社开展跨岗锻炼,帮助开阔视野、掌握政策、补齐短板。

“书记例会”面对面讲。在连续7年推行镇(街道)村社书记季度例会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奉化区委每季度召开全区村社书记工作交流会,甄选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基层党建等时代主题,每次筛选10名左右优秀书记上台分享,奉化区委书记点评指导并作专题宣讲,推动村社干部政治素质、治理能力和作风品行优化提升。

“一月一班”实打实学。整合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奉化区委党校以及涉农部门的培训要求和资源,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班次,去年完成11个班次、52项重点课程培训。同步录制视频课程,以“云课堂”模式,开展全区村社干部线上培训,目前全区近2000名村社干部已完成8轮次“线上线下”培训。实施村社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联合宁波开放大学开设村社干部大专班,累计100余人报名参加。

为充分激发村社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奉化区聚焦村容村貌提升、民生项目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支部大会战、项目保障“百村立功竞赛”,组织全区村社开展对标争先活动,共梳理村级年度重点任务1986项,对标对象315个,试点创建项目351个,其中,市级及以上项目134个。推行村社“干事对账”全程纪实管理机制,实行“年初定账、月度对账、季度排名、年终结账”办法,对全区村社统一亮目标、比进度、晒实绩、排名次。同时,梳理整合28个部门、33项涉村社考核内容,形成村社目标管理“区级统考卷”,年底根据考核结果视情采取增扣薪酬、歇职教育、末位淘汰等措施,倒逼村社干部硬核履职、争先进位。同步集成17个部门、40余项涉村社督促指导内容,统筹形成7轮、28项专题调研清单,明确清单外不评比、不督查、不打卡,让村社干部“甩包袱、抓主业、干实事”。

突出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抱团”全面振兴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近年来,奉化区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结合点,在地域相邻、村情相仿、人文相亲、项目相连、产业相近的农村片区,创新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突出示范引领、产业整合、项目联动、文化共建、服务共享,全面激发联合体内强弱不均、禀赋各异村携手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建立44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中四星级以上行政村党组织增加94个、增幅达156%,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8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增长56.7%。

奉化区围绕各村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共营、品牌共育、宣传共推等“众筹发展”模式,激发各成员村产业抱团发展的规模效应。

在产业共营方面,创新“上下延伸、横向联动”产业合作共营模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各成员村联动发展、互利共赢格局。尚田街道“绿动大雷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以南山茶场为依托,在各成员村布局“种、采、制、品”茶产业链条,并以各村众筹模式,打造茶主题民宿,抱团推动强村富民。

在品牌共育方面,依托各村原有的品牌基础,深挖品牌内涵、特色和潜力,通过统一设计产品LOGO、包装礼盒,创新推出品牌“衍生品”等方式,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大堰镇“天香茗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为提升高山白茶竞争力,采取田间管理、采摘标准、加工工艺、产品包装、销售价格“五统一”模式,打造“嵩翠”“奉鼎”“银落”“柯青”等品牌,疫情期间销售额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

在宣传共推方面,统筹区、镇街、联合体三级力量,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特色品牌,组织文化节、展销会等活动,合力扩大品牌影响力。萧王庙街道“桃缘区域”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以水蜜桃文化节为契机,打造“赏桃花、品桃果、游桃乡”一体化生态旅游产业格局,打响了“天下第一桃园”金字招牌,仅去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创收1000多万元。

同时,全面梳理区域内资源、人才、政策等要素,谋划确定合作项目,以“共部署、合群力、齐攻坚”的举措,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突出区域资源互洽,制定区域总体规划,推进各村土地、人文等资源要素的统一调配、流转整合和集约利用。整合人才要素。依托联合体的组织优势,统筹第一书记、驻村督导员、大学生村官等驻村工作力量,精准选派“土专家”、开发团队到各合作项目一线开展业务指导。整合政策要素。用足用好现有的农业发展、土地开发、资本运作等10余项优惠政策,最大化帮助各成员村推进合作项目。

坚持问题导向

织密监督网络提升治理效能

为解决基层权力事项繁杂、日常监督薄弱等难题,2017年起,奉化区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社区)和基层站所的决策制定、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组织管理、职责履行等事项,试点推行以“厘清权力事项、规范权力流程、织密监督网络、数字赋能监督、提升治理效能”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权力监督指引,使基层监督精准发现问题能力进一步增强、监督质效显著提升。

针对农村(社区)和基层站所权力事项“五花八门”难以统一的特点,奉化区实行“共性+个性”模式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权力事项村级45项、社区36项,全区823家各类基层单位均根据自身特点梳理建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权力清单。

在提高监督效能方面,奉化区强化数字赋能,搭建村级“云监督”平台,通过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基层监督数字化运行平台”“监督一点通”等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工程项目、劳务用工、资源资产、村级采购等事项后端全流程审批、前端全方位公开;把基层权力运行不规范、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作为基层单位巡察重点内容,实现全区393个行政村(社区)和219个基层站所的一届区委巡察全覆盖,对基层单位进行了全方位“体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在全区设立324个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聘任站长、联络员、村社两级信息员共2540人,打通监察工作联络站和村监会、监察信息员等联合监督渠道,建好家门口的纪委监委,实现监督力量有效下沉;试点“提级监督”,依托清廉共建点,以“区镇共管”方式全程监督村级事务;推动在全区范围内分步推进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理”机制,推广村级财务网银交易模式,全面提升村级财务高效化、透明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行基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以基层监察联络员为主问,党员、群众代表为辅问,派驻纪检监察组为督问,全方位密织基层监督网络,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2022-02-23 近年来,浙江宁波市奉化区统筹用好各类党建资源,以系统集成观念、整体智治理念,开展村社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年”活动,作出一系列有益探索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7232.htm 1 抓实基层党建 汇集发展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