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莹 欧阳时敏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江苏省句容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作为、以优应变,从法治、服务、市场、政策四个维度开展营商环境革命,产业项目审批时限平均缩短70%以上,“2440”目标全面实现,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聚焦重点,加快建设智慧型服务政府。坚持系统思维,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信息共享、审管联动、双向反馈的联动工作机制,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氛围。坚持“减法”思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模式,通过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实现新开办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办理”6个环节全程一次办。坚持市场化思维,创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新模式,在镇江市范围内率先接入全国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针对不动产抵押登记、商品房预售等非涉税事项,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的跨省异地通办。
打通堵点,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测评工作,邀请全市400余名大中小企业负责人、相关企业帮办员、行风监督员,分别从诚实守信、服务质效、廉洁自律3个维度对35家涉企服务单位进行考核,以“大数据”分析提升测评质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和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实施公平统一市场监管制度,防止市场经济活动垄断行为,规范交易行为。打响服务品牌。围绕市场主体在投资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中各类 “梗阻”“痛点”,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分解为10项重点任务,从创新审批手段,降低非经营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为切入点,激发更多的内生投资动力,全面助力“产业强市”。
突出亮点,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广“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围绕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打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要素保障机制,实施项目预审制和容缺受理承诺制,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全面压缩企业从拿地到开工过程中各项手续的办理时间,为企业抢抓市场机遇赢得宝贵时间。实施“助力‘句满意’,服务先锋行”行动。健全部门主体、领导挂帅、任务到人的工作责任体系,实现60个机关党组织联系帮办重点企业全覆盖;组建12支“句满意”服务先锋队,共服务228家规上工业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92个;安排2020年度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资金项目215个,资金近5000万元。强化信用监管。推行信用报告和信用审查在招投标、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截至目前,为涉及六大领域4327家企业和个人出具信用查询和审查报告,共帮助企业修复失信记录41条;开展优化诚信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编制失信主体“退出清单”“帮扶清单”“约束清单”三张清单,力求全面降低严重失信主体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