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茆同风
□ 方大春 刘 迁
滚滚长江,经泰州市温柔地“转身”,直奔大海,为江苏留下一段“黄金水域”——扬子江。
有着“祥泰之州”美誉的江苏泰州,立于扬子江北岸,自古就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枕着近百公里的“黄金岸线”,享受着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但同样也透支着长江,留下生态欠账。
铁腕治理擦亮生态底色
“长江大保护具有高度政治严肃性、长期艰巨性、极端重要性,我们始终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努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由量变向质变飞跃。”江苏省泰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丁志强表示。
近年来,泰州市铁腕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擦亮长江泰州段生态底色。全市上下联动攻坚、职能部门紧密协作、政府市场共同发力,一体化抓好国家警示片、省警示片、国家长江委岸线清理整治等问题,逐个推进、逐项整改、逐一销号。成立由党代表、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三代表一委员”的“督察百人团”,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要陪同,对各类环保问题全覆盖督察。泰兴滨江污水污泥问题曝光后,泰兴市按照“先转运暂存,再规范处置”方式进行迅速处置,先后投入资金1.4亿元推动整改加快完成;泰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期堆场被列入国家长江委岸线清理整治问题后,高港区坚持顶真碰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全部拆除占用的7万多平方米江滩堆场,共搬迁集装箱近4000箱,并用10天左右时间迅速对江滩进行复绿。
据了解,泰州市对上级移交的生态环境问题实施重拳整治,129个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同时围绕多个重点领域,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市级自查问题台账。今年,泰州市自加压力,主动选取14个具有极强代表性、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拍摄制作市警示片推进整改;对省警示片披露的1个问题举一反三,在更大范围排查发现36个问题,务求全面、彻底整改。“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以整改速度快、完成比例高的实际行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泰兴滨江污水处理厂污泥堆存问题整改、靖江青龙港三家船厂问题整改被省长江办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介绍经验。我市拍摄市警示片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经验做法被省长江办以专报的形式报送省政府。”泰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朱红喜介绍说。近年来,泰州累计整治长江岸线19公里,实施10个利用长江岸线项目退出和场地复绿,退出岸线2.84公里,干流岸线生产性开发利用率从52.2%降至49.3%。
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
“我们成立‘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负责长江泰州段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调度,建立大数据平台,全天候监督长江生态环境,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系统自动将预警推送相关职能部门,指挥中心实时下发催办单,打破传统的水生态监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副主任黄志民说。
据介绍,2019年以来,泰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包括开展沿江水体治理、长江生态修复、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2021年,专项行动进一步升级扩容,共开展十二大专项行动,全方位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推动长江生态环境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从单一监管型向立体管控型战略转变,全力守护近百公里长江岸线“黄金水道”。行动实施以来,长江生产岸线利用率控制在50%以内,长江干流水质持续稳定在II类水,通江支流水质提升26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有四年位列全省第一,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实现“双百”目标。成功举办第一届健康长江(泰州)高峰论坛,向长江流域省市推介泰州市长江大保护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两项改革试点经验。
“现在的江水比早年的水清了,鱼也多了,长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江豚在泰州江面频繁亮相。”靖江市生态环境局刘晓林告诉记者。
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大局意识、实干作风,不断开创泰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泰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邵剑峰告诉记者。
据介绍,泰州市坚持绿色引领、规划管控,着力优化沿江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转型,不断提高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在泰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泰州市实施利用长江岸线项目清理退出,将三分之一的岸线确定为“不开发区”,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专门“留白”用于维持岸线自然属性,保持滩涂、芦苇荡等原生态风貌。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最美岸线”,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泰州市组织编制《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统筹谋划沿江地区发展新格局和新路径,促进生态保护空间、产业集聚空间、城镇生活空间相得益彰。
从2018年开始,泰州市每年实施20个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项目,三年累计投入120多亿元,共建成19.4公里江港堤防加固工程,20公里长江岸线生态绿化工程,绿化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由总长24公里的滨江风光带,靖江马洲岛、泰兴天星洲2个生态岛,高港春江湿地公园、泰兴沿江生态廊道、靖江牧城公园3个标志节点构成的沿江生态走廊基本形成,其中2个项目被列为省特色示范段工程,9个项目被列入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特色工作。
泰州先后编制印发《泰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泰州市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分别明确了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点。着力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三大先进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4.7%。出台《泰州市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定对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等6条产业链进行重点突破。调整优化化工园区布局,化工园区(集中区)由7个削减至2个,化工企业入园率提升至54.7%;组织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全市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从466家减少至132家,长江干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从48家减少至19家。出台“1+4”创新政策体系,建立创新人才引进、创新科技服务、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政策支持等机制,新增高层次人才2836名,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8个、星级上云企业140家,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
“我们是先破后立,2018年以来,泰兴沿江先后拆除6家船厂,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实现“船厂变森林”;回收23个鱼塘,拆除围堰,恢复自然滩地,实现“鱼塘变湿地”;拆除3家企业,实施场地修复、植绿建园,实现“工厂变绿地”,累计腾退岸线6.4公里。”泰兴市委书记张坤告诉记者。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推进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综合交通、区域协调、对外开放、长江文化等7个方面工作。”丁志强说,“将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从‘降低污染排放增幅’向‘减少污染排放总量’转变,从‘补短补弱’向‘全面提升’转变,从‘满足群众生态环境安全需要’向‘满足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转变。”
(本文配图由泰州市发展改革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