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专题

“科技扬帆”打造海洋“国之重器”

——青岛市即墨区以改革破题争当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创新案例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等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大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发展生态,坚持以系统集成的改革路数攻坚突破,全力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为服务青岛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贡献力量。今年以来,通过创新海洋科技体制,攻克多项全球领先、全国首创的涉海技术。蓝谷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列入省“十四五”规划海洋专篇。即墨区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青岛唯一)。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在国家、省、市三级刊发60余篇次。

大力推动海洋科研攻关制度创新,共建共享、握指成拳,打造“国之重器”,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以协同高效的改革思维整合优质资源要素,多方协同推进重大科研攻关。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国字号”科研院所、高校52家,打造了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74个,新增发明专利117件,同比增长255%,增速全市第一。实施重大科研攻关。政府“牵线搭桥”,嫁接各“国家队”科研资源,海洋科研领域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计划,“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深海探索、国家海洋地质研究所可燃冰项目、中船重工海洋防腐等一大批海洋领域拔尖技术实现突破。成立创新创业联盟。聚焦解决院企合作“信息不对称”难题,成立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涵盖各类创新主体63家,与卡奥斯、柠檬豆等机构密切合作,融入全国产业创新生态。

大力推动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制度创新,打通堵点、畅通渠道,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试验田、落到实践场。创新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常态化开展政府企业“出题”、高校院所“攻关”的“揭榜挂帅”活动。植入市场化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通过全资控股、科技成果入股、与国有平台公司合资3种路径,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有效提升运行成效。供需精准对接。成立专门调研组,走访189家创新型企业,摸排技术需求约300项,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实现订制式研发、订单式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建设海洋工业超市,收储新成果,推广新技术,出售新产品;组织蓝谷院所与海尔、青啤等重点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

大力推动陆海统筹、双招双引、服务保障,持续优化海洋经济生态,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全域蓝色”,全方位增创吸引力,优化海洋经济生态。创新陆海统筹机制。按照资源环境禀赋特点、承载能力和战略需求,明确全域发展海洋经济的定位,构建良性互动的陆海统筹开发格局。完善“双招双引”机制。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头部企业,创新“招商团队+产业基金+平台公司+专业园区+专项政策”一条龙招商模式,全力引进海洋高端产业项目。优化服务保障机制。组建海洋经济发展专班,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配合协调的组织体系;面向中小型高成长性企业,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新增金融类投资机构260家;组建智库团队,形成“一个重点产业、一组科研机构、一支智库团队、一批承载园区”机制。

2021-12-30 ——青岛市即墨区以改革破题争当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创新案例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6254.htm 1 “科技扬帆”打造海洋“国之重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