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角

管区下沉到村居 服务群众“零距离”

山东德州陵城区神头镇对接群众需求,强化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从“来回跑”到“不出村”,从“群众跑腿”到“干部上门”,管区下沉机制让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管区“小乡镇”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管区的局面初步形成。

□ 本报记者 王明高

开局起步一年来,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牢记习总书记“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嘱托,对接群众需求,强化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立足自然村众多、部分村远离镇驻地的镇情实际,神头镇在村“两委”换届工作结束后,将全镇98个自然村整合划分为8个管区,并在“大管区”基础上推行管区下沉机制,打造“业务沉下去、服务提上来”的全镇治理新格局。

资源下沉

打造基层治理“新阵地”

今年以来,神头镇全面推行管区办公室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工作模式,取消镇域原有的管区办公地点,将管区办公室设在相应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时,对全管区覆盖的党群服务中心实施提档升级改革行动,持续改善硬件设施及办公环境,切实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办公、食宿、考核于一体的一线管区平台。

“管区整合后,所辖村增加,工作任务也相应增加。而实施管区下沉以来,镇与村的穿梭频次明显降低,极大地缩短了我们工作的半径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距离镇驻地最远的皂户杨管区书记张洪刚如是评价。

人员下沉

配齐民生福祉“守门员”

着眼于管区需求和治理效能提升,神头镇选优配强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服务力量。每个管区由管区书记担任领头羊,配备专职的管区主任、信息员、3名~4名优秀青年干部,负责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实。管区书记结合管区实际和工作人员特点,建立任务落实清单,明确所属责任,并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效率。每个管区下分网格,采取“1+1+N”管理模式,即1名网格长,1名网格指导员,多名村级网格员,在重点工作开展时,网格长对网格员进行分工,共同推动入户、走访、督导等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推进。各管区支部书记按照值班表轮流到管区服务中心大厅坐班值守,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负责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人员整合、下沉,将管区书记“独奏”变为专业队伍“合唱”,将机关力量嵌入农村发展的最基本单元,服务落实到最基层一线。

服务下沉

铺就为民办事“连心路”

走进神头镇纪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高频事项二维码的展示牌格外醒目,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各类民生事项的操作流程、受理清单、线上登记等随即跳出,管区的工作人员随时做好指导服务工作,这便是神头镇管区服务下沉的改革缩影。

今年以来,本着“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神头镇不断调整和深化管区下沉的政务服务事项,除现场办结事件外,将行政审批、残疾人证申请、计生服务、低保申办、户籍办理等10余项服务列入代办范围,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推行上门服务,让贴心服务管理离群众更近,真正实现“就近能办、少跑代办、随时可办”的服务目标。

除民生事项下沉外,管区办公室的下移,让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更近,许多基础性、底线性任务也抓的更牢更实。今年以来,管区工作队伍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坚持服务群众的精准导向,在疫苗接种、防汛排涝、秋冬季秸秆禁烧等多项工作面前放下身段、融入群众,工作开展更加高效,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责任下沉

注入干事创业“强心针”

“沉下来是基础,动起来才是根本。我们推进管区下沉,让办公地点到村,干部聚集到村,精力投入到村,归根结底是为了责任落实到村。”神头镇党委副书记段振光介绍说,依托管区下沉,神头镇建立了权责一致、透明高效的长效监管机制。落实管区工作人员坐班制度,值班表公开上墙并报镇党委政府备案备查,包管区党政成员,镇纪委、督查办成立督导小组,不定期开展入村抽查,对管区干部不在岗、工作开展不及时的进行通报批评。建立管区周例会和观摩制度,每周一、周五召开管区例会;定期在全镇8个管区开展亮点工作现场观摩,竞相创新、激励提升。优化管区考核制度,变单一的绩效考核为个人自评、管区互评、群众参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管区干部每季度一次向党委政府述职接受监督,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通过民主评议票对管区进行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排名最低的管区直接取消年底评优资格。

从“来回跑”到“不出村”,从“群众跑腿”到“干部上门”,管区下沉机制让该镇管区“小乡镇”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管区的局面初步形成。

2021-12-29 山东德州陵城区神头镇对接群众需求,强化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6151.htm 1 管区下沉到村居 服务群众“零距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