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专题

福建白砂林场科技创新构建扎根林海新格局

福建省上杭白砂林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多样性、功能特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试验平台,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将为亚热带森林经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全球顶尖生物多样性实验平台。图为上杭白砂林场。(上杭白砂林场供图)

□ 翟风彩

国有林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基地。建于1958年的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始终以“牢记使命、锐意革新、科技兴林、久久为功”的白砂精神接续耕耘,解锁荒山变林海的密码……置身茫茫林海,很难想象这里建场初期面对的是0.3万亩的茫茫荒山。

持续接力

荒山蝶变绿水青山

上世纪80年代,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被评为省定贫困林场,在那个职工温饱都成问题的艰苦时代,他们保存了4200亩的集中连片杉木大径材,成为了全国现存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人工杉木大径材基地。

“十三五”期间,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完成新造速生丰产林面积3.1万亩,森林资源质量精准提升工程4534亩,中央森林抚育工程52,483亩,森林经营示范林4901亩,林分修复5557亩,森林近自然经营2843亩,国家木材战备储备林1020亩。

“今昔对比,简直就是翻天覆地。”上杭白砂林场副场长吴家新说。他在这里工作了22个年头,亲身经历了从自己居住的破旧小屋到高楼平地起,从温饱问题到职工人均年收入约13万元。林场现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63人,内设7个股室、5个管护站。林场内部设施完善,实现了通信全覆盖、水电供给有保障、林区道路循环畅通的改革目标。

一代又一代的白砂人持续进行着绿色接力,通过受让经营、合作造林、租赁造林、合作经营等措施,不断创新林改成果。自2016年启动改革以来,林场增加林地约1.2万亩,森林资源蓄积量增加21万立方米。2021年春季,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白砂林场共计完成造林绿化3581亩,提前完成任务目标。

目前,林场经营面积达10.8万亩,森林总蓄积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6.0%,经营区横跨5个乡(镇)、40个行政村,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

科技兴林

激发林场内生动力

创新是激发活力的源泉,科技兴林是激活林场的内生动力。

白砂林场米老排1代种子园、火力楠母树林被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良种,林场“十四五”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通过市级评审组的评审,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2020年和2021年森林经营年度实施方案获国家林草局审核通过……

2019年白砂林场创建国家科技示范园区以来,各类示范点建设逐渐规模化和精品化。林场围绕“科技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示范、效益惠农”四大主题和“红色基因、闽台合作、林改先锋”的三大特色,先后建设出了50个科技示范点。

除了全国面积最大的人工杉木大径材基地外,还有150多种林下药用植物高效栽培精品示范园、131亩省级保障性苗圃、引进30种台湾树种的闽台同源树种引种试验林、213亩马尾松纯林改建针阔混交复层林、200个闽西树种的闽西乡土珍稀树木园、500亩杉木三代种子园等,其中马尾松纯林改造工作比福建省林业局印发《福建省松林改造提升行动方案》提前了两年;珍稀树木园占龙岩市优先保护树种的36.8%。

立足科研,促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钱的问题?白砂林场主动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2016年以来,白砂林场争取项目建设资金7634 万元。2018年以来,林场共实施项目68个,落实项目资金5538万元。截至2020年底,示范园区总投资2127.6万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白砂林场先后获得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全国十佳林场、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单位、生态学博士后工作站、林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地等多项国家荣誉称号。

今年7月,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福建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一行深入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考察调研,对于林场在森林资源培育和“碳达峰”“碳中和”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助力“双碳”

抢占科技制高点

“当时感觉林场科技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就主动走出去寻找与林业高校开展合作的机会,希望能进行技术创新,推进智慧林场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白砂林场场长邹秉章说。

龙岩市林业部门上下联动,以科研为抓手,分别和福建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福建省林科院等8所科研院所在白砂林场开展合作建设科研项目21个。其中“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多样性、功能特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将邀请世界顶级生态学专家,来龙岩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试验结果将为亚热带森林经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加拿大皇家院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镜明在白砂林场建设了汇林试验地和涡度相关移动通量塔两个实验项目,运用模型结合遥感技术通过对森林固碳的影响机制研究有望将当前1.5吨/公顷的森林固碳量提升至2吨/公顷。通过建设高频采集二氧化碳通量等数据的通量塔,试验土壤呼吸及森林吸收的碳等,测量出森林碳汇能力。

“科验项目对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谈起这个科研项目的落地,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的欣喜溢于言表。园区修建水泥路及泥结石路等绿化步道近30公里,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的科研创新中心大楼也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完工。“专家来到这里,一定要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以诚感人,科研的事情专家做,其他的事情我来做。”获评“福建省优秀共产党人”的张田华时常亲自陪同调研,无数次来来回回往返于市林业局和林场之间。

在探索发展路径时,白砂林场以“两山”理论为行动遵循,主动发掘和衔接社会生态需求,利用林场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带动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将林业生产性活动全面引入市场机制。与此同时,加大智慧林场建设力度,利用巡护管理系统手机终端对林地进行监管。

2018年以来,林场每年接待量提升30%以上,其中不乏国际友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列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被授牌林场。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深化改革,推深做实国家示范园区样板窗口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实现,是我们这一代领导班子的任务目标。”张田华说。

2021-12-2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6105.htm 1 福建白砂林场科技创新构建扎根林海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