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角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 尚 云

1939年12月10日,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在这篇讲话中,陈云认为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针对边区干部队伍当时存在的问题,陈云认为应该从提高老干部政治文化水平、搞好新老干部团结等方面入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文化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文化的提高,提高政治水平是不可能的。边区队伍中许多老干部因为不识字,导致其视野狭窄,能力欠缺,难以胜任边区工作,对革命的开展也有很大影响。针对此种情况陈云强调,边区老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下决心努力提高文化水平,要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看书,一年不成两年,慢慢学下去,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进而提高政治文化水平,拓宽自己的政治视野。

针对有些同志提出学习就要进党校、进马列学院的问题,陈云引用毛泽东关于“长期大学”的建议,认为不是只在学校才能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在革命斗争中一样可以学习,鼓励边区老干部在坚持自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革命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出真知。只有结合具体工作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全面抗战期间,随着新的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建立,军队的不断扩大,陈云认为,只有把大批的新干部、知识分子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干部队伍中,充分利用好知识分子这一重要革命力量才能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才能进行广泛的群众运动与文化运动,进而争取革命事业的胜利。同时他指出,“吸收大批知识分子到我们这里来,分配到各地开展工作,这样就发生了一个新老干部的团结问题”。这里说的老干部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干部,新干部是指为了革命需要吸纳过来的知识分子。老干部认为新干部经验少、资历浅,不能胜任领导职务。新干部认为老干部不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土包子”。这样一来,新老干部互相看不起,在工作中难免产生摩擦,便出现了新老干部不团结的现象。

在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新老干部各有优势与不足,“许多老干部,他们有一肚子的实际经验,但是讲不出来,写不出来。知识分子新干部读书多,会说会写,但是没有实践经验,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空洞”。为此,陈云强调新老干部作为党的宝贵财富,应该“团结起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知识分子作为新干部,难免有许多不足,老干部应该尽可能地帮助新干部克服毛病,引导他们走向正确道路,使其逐渐变成一个优秀的合格的党员。新干部也应该帮助老干部学习理论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使其早日成长为合格的高素质干部。

处于新时代的今天,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解决好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形下重温陈云《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一文,对于我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巩固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2021-12-2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916.htm 1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