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春民 吴 丹
高等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是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领域。高校的发展要靠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共同努力,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高校发展的保障力量。高校党委要通过提升干部责任心、诚信和规则意识等立德水平,以及政治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不断强化推进措施,全面提升高校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高等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是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领域。高校的内涵建设关键靠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而这些成果不仅仅是靠教师们获得,还要靠干部的沟通协调、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通过“干部搭台、教师唱戏”,将会把内涵建设水平提高到应有的高度。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方向是高素质和专业化,高素质是指高校干部在浓厚文化氛围中应具有高水平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为人品质,专业化是指高校干部应具有较强的服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和教师的能力。高校需要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高水准合作来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
提高立德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让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思政故事引领课程教学来开展立德教育,提高高校的立德水平。在服务教师、服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强调立德,要通过每位高校干部的高道德素质和强思政能力,来带动整个高校作风的明显改进。
建强稳固的责任心。责任心是道德的第一要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考量干部的首要因素是看该干部是否为事业负责任、为所在单位负责任。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从业者以责任心为首要基础,何况高校工作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更需要稳固的责任心来支撑事业发展。
保持高水准的诚信。古人云:“人无信则不立”,人什么时候都要诚信。高校干部要跟组织讲诚信,还要在服务教师、与上级部门沟通过程中讲诚信,更要在生活中时刻讲诚信。诚信的环境特别宝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拥有足够的规则意识。即按规则、守规矩。法治意识是首要的规则意识,无论是宪法和法律、还是法规、规章、标准、政策都是必须遵守的规则。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交办的具体任务,都需要高校干部按规则守规矩、全面服从遵守落实。责任心、诚信、规则意识是道德的核心要素,高校干部应在这三个方面努力提高并保持高水准,以高的立德水平服务好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提升四种能力
高校的发展要靠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共同努力,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高校发展的保障力量。为做好服务教学科研、服务教师的工作,需要每位高校干部在政治、协调、表达和服务方面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提高政治能力。高校干部要有高水平的政治理论素养,以高水平的服从意识顾全大局,建立起高水平的政治思维,全面提高政治站位。一是提升理论素养。高校干部要拥有比一般教师更高的政治理论水平,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要深入学习跟教育有关的内容,全面加强理论武装。二是强化服从意识。讲政治一定要讲服从,讲服从就是讲政治。高校干部的服从意识一定要明显高于普通教师。特别是在考核干部过程当中,服从意识水平往往是干部政治素质的关键因素。才华横溢并不是德才兼备,干部选任要以德为先,德比才还要重要。三是提高政治站位。对于干部来讲,政治站位实际上就是政治认识水平,也就是对具体工作能站在什么高度来认识、谋划,站在哪个角度总结和提升。高校干部只有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才有可能落实到位。这往往是考验干部的关键。
提高协调能力。协调主要指与人打交道。高校绝大多数工作是通过人与人的密切协作来完成的,高校干部需要与上级、平级、下级和服务对象打交道。跟上级协调,一方面是干部与校内领导协调,一方面是跟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协调。应在充分尊重领导的前提下,通过高的政治站位和谋划到位赢得校内领导的信任与支持。跟平级协调主要是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得到协作方的真心支持。跟下级协调要充分考虑到下级的困难,因人安排布置任务,发挥每位干部的强项。需要强调的是,上级要注重对下级的尊重,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在同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协调中,高校干部要根据各自职责与各个部门包括职责处室进行具体协调,力争得到上级的深入指导和全力支持。比如,高校教务部门要与国家省市教育部门沟通协调到位,高校科研部门要跟国家省市科技部门做到很好的沟通。这个协调能力是考验高校干部能否紧跟党和政府前进步伐的关键方面,也是促进高校“放眼办教育”的重要源泉。
提高表达能力。表达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对沟通协调的效果影响很大,而文字能力是高校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讲,文字能力强往往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有可能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字能力的提高全在多看多练。一要多看高水平大材料,例如,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等,认真学习、反复研读,既领会其精神实质也掌握其写作逻辑。二要多练公文写作,每种公文格式写法熟烂于心,以强的文字驾驭能力、高的政治站位,提高公文的效能影响。三要站在本单位领导的角度深入领会上级领导讲话精神,深入细致地谋划和总结。
提高服务能力。高校干部们要时常同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深入联系,时刻了解相关学科领域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放眼办教育”的原则,详细掌握国家省市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尽力培养真正适合相关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高校干部要正确理解服务,通过高水平专业水准的沟通协调帮助相关教师干成事。也就是说,高校干部的服务能力要以坚实的政治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为重要支撑。比如,科研管理干部要跟国家省市科技部门及职能处室密切联系,帮助相关教师做好申报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启动相关研究,获得前期成果,最终获得科研立项和学术成果,这就意味着此位科研管理干部的服务能力比较强。高校的发展进步要靠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密切配合,高校干部通过校内外沟通协调、争取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取得教学科研成果,是其服务能力强的重要表现。
强化推进措施
高校党委具有推进队伍建设的重要职责,应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用人环境,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并通过两支队伍的密切合作,推进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进步。
不断拓展组织视野。高校党委应根据学校发展方向和实际需要适时建立后备干部库,按照一般、中层干部后备人选进行有针对性的遴选和培养。对于中层干部当中特别优秀的,可以作为校级后备推荐给上级党委和教育工委,让高校各级各类好干部能够全面进入组织视野。同时要动态调整,发现新的好干部及时调整进来,对于发现明显问题的干部及时清除出去。
加强干部考核监督。按照“严管就是厚爱”的原则对每位高校干部进行日常考核和监督,让每位教职员工都成为监督干部的重要力量。
坚持良好用人导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高校党委选人用人的基本方向。营造公正、公平的用人环境有利于高校办学水平提高,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高校党委要尽最大努力提高干部的立德水平和四种能力,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时刻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促进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改进提升。
(叶春民系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吴丹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