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 阳 郑杳勤
深化建设工程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施策,开展重点项目的攻坚,推进住有宜居……2021年以来,深圳市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以下简称“福田区住建局”)以党建为行动引领,积极创新,在营商环境、审批制度、产业发展等方面上大行改革举措,推动建筑业生态不断改进。“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是福田区住建局的最好写照;深圳建筑领域的EPC招标模式、施工图审查取消、人工智能评标、“建筑师”负责制,都含有福田元素。
积极优化
让营商环境“好起来”
福田区住建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引,将党建融入业务,实现共同谋划、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和共同考核。
秉承“放管服”改革主线,福田区住建局率先在深圳市开展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备案“秒批”改革,进一步简化招标备案流程,实现招投标备案程序收件成功率、审批通过率、按时办结率“三个100%”,营商环境得以不断优化。
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精简招投标备案流程,免除招标代理合同、法人委托等非关键性备案材料,将材料清单从17项大幅缩减至4项,压缩率达76%。
提高审批效率。将招投标备案材料提交和招投标情况报告两个窗口进行整合,“一窗”受理招标人资料,实现企业“少跑路”。优化在线备案程序,招标人备案申请由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对于内容完整的建设项目实现自动备案并完成招标公告挂网,取消原本需要两个工作日的人工审批流程,减少事前干预,让企业“想招就招”,实时办结。
优化审批服务。建立招投标备案“一对一”服务机制,由专人复核招标人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活动,“面对面”向全区200余家中小微建筑企业讲解招投标政策,累计发放1000余份宣传手册,确保惠企改革宣贯到位。
加强风险管控。强化过程备案事后审查,对备案资料不符合规定且未能及时整改、影响招标进行的招标人,实行“零容忍”惩戒机制,撤销其招标公告,并发出红色警示全区通报。对项目履约过程进行评估,依托工程履约评价平台,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履约情况进行评分,评价结果与企业信用挂钩,纳入全区履约评价体系。对项目现场加强核查,依托建设工程实名制等手段,核查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情况,查处转包及违法分包行为,全面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
深入探索
让审批节奏“快起来”
“秒批”只是福田区住建局改革创新的前奏。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合力解决各部门在重大项目报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堵点,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服务效能,福田区住建局适时改革服务流程,创新推出审批服务专班制度,并以“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课题对此加以深入探索。
审批专班制度是在全面摸排辖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公共住房项目、棚改项目、重点片区区管项目、重大民生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情况的基础上,由福田区住建局牵头,联合规自、发改等职能部门及项目管理部门,在招投标、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规划审批等节点联合成立审批专班办公室,集合各部门力量提升审批效率。
在改革因子不断汇聚的潮流中,“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课题”研究成为福田区住建局的突破口,并率先在全市开展“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探索,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
“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课题”是对行政审批报建流程与制度进行的有益探索。课题通过探讨可取消、可简化并审批事项,对工程规划许可流程实施重构;通过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查后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就审批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予以深化。课题就完善建设领域配套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具体举措是加强全过程咨询制度供给、推动建筑师负责制度优化与市场实践、强化BIM及智能审图技术在审批领域的推广应用。
“社会投资项目一站式审查”是为改善建设工程行政审批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审批效率、增强市场主体改革获得感而要推出的改革新举措。福田区住建局充分借鉴中国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地区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深圳本地实践,正在筹划社会投资项目“一站式”审查模式。该模式推行“一个政府”对外、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通过“多规合一”、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等平台运用,将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阶段的事项集中审批,一窗受理,同时出具结果,进一步减少手续、降低时间成本、让企业少跑路。
据了解,课题已成稿出具成果。例如,施工许可证核发环节由原先的3个法定工作日改为即来即办,劳动资质承诺备案制1个工作日就能完成。
政策扶持
让建筑产业“强起来”
建筑业是福田区的优势产业。深圳百强建筑企业福田区占有49家,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全市占比30.5%。然而,随着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建筑业产业转型力度不足,发展中的瓶颈愈加凸显。困难面前不退缩,福田区住建局积极作为,主动创新服务体系,并出台相关措施对建筑产业做大做强予以扶持。
内培外引打造龙头企业。内培方面,从资金、政策、服务方面研究解决建筑企业发展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企业谋发展,精准培育本土优势企业;通过企业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快速打造企业平台,提升本地企业市场份额。外引方面,加速引进外地“高、特、精、尖、优”建筑企业落户福田,重点研究建筑类总部经济落户政策,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推动并落实办公用房方面的政策性资金奖励。
打造建筑业科技新高地。结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机遇,强化“双区”驱动,积极争取BIM、CIM技术源代码开发等国家级的重大课题落户福田,吸引粤、港、澳以及省外顶尖的科研机构、企业、人才集聚福田,加速形成产学研“一条龙”服务的产业联盟,建成产业聚集地,打造建筑科技聚集高地。
完善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在现有“一轴两翼”“三大引擎”“八大片区”的总体布局上,按照福田区委、区政府指示,提前做好与完善建筑业产业布局和园区用地规划,为建筑科技智能化和“新基建”提前谋划布局和预留空间。
设立转移保护过渡措施。一是对保税区、八卦岭等片区的建筑企业迁移设立过渡期,给予企业充分时间寻找办公场所,去除“简单粗暴”赶客方式;二是适当保留区域内优质建筑业企业,深入挖掘现有产业空间提升潜力,采取改造、营运等方式,并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对企业迁移采取动态跟踪,最大可能防止企业外迁外流。
加大产业导入支持力度。加大产业项目规划支持,充分利用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和城市更新的机遇,打造“集聚性”或“多点布局”建筑产业基地,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完善建筑业产业导入工作机制,设立绿色通道、“一事一议”加快审批进度,提高企业入驻租金扶持和税收优惠力度。
福田新三十年的建设号角已经吹响。福田区住建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局将以“三大新引擎”为总牵引,积极把握“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大好机遇,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福田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