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小帆 石龙龙 郑杳勤
在基层治理方面,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屡出新招。2021年,在创新推出“三委三中心”的同时,莲花街道又精心打造“全域党建”“法润莲心”“基层武装”的“三驾马车”,将基层治理引向深入。
延伸四个维度
构建“全域党建”
2021年,莲花街道推出全域党建项目,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访民情、问需求、立项目、促落实、督责任出发,夯实党建基础,形成鲜明的全域党建特色。
“红袖章”辉映莲花山下。早在2006年,莲花北社区离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罗爱兰就组建了党员义务巡逻队,被广大群众誉为“莲花山下永不褪色的红袖标”。党员义务巡逻队员佩戴红袖标做文明守望者,每天在莲花山下进行垃圾捡拾、环境维护、安全巡逻,15年来风雨无阻。“莲花山下红袖章”的故事曾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进行报道。2021年,莲花北社区离退休第一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幸福莲线”成就新服务。打造党建线上平台,在微信客户端建立“莲花街道官方客服”,推出“莲莲子”微信号、形象表情包及专属LOGO,分级分类组建法律咨询、旧物置换、育儿教学、相亲交友等群组共180个,覆盖居民3.2万人,定期推送150余项服务,组织活动800余场。该举措获评南方都市报口碑榜民生金奖,莲花街道也因此荣获“深圳网民最喜爱幸福街道”。
“三位一体”模式展魅力。街道推行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党员、业委会、物业管理处组成的“三位一体”治理模式,18个小区党支部全部实施“三位一体”治理模式,高质量扩大党在居民小区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金融商圈党建添活力。莲花街道发挥金融企业聚集优势,将15个金融企业非公党支部的200多名党员整合成立金融商圈党委。通过整合党建资源,强化“两新”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使得商圈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发展中活力倍增。
2021年,莲花街道通过“线上认领、民生微实事保障、线下实施、效果评价”激活多元主体活力,已完成143个党建项目。
畅通心理服务
实现“法润莲心”
今年以来,莲花街道不断整合辖区专业心理服务资源,全力塑造“法润莲心”社会心理服务品牌,为居民提供“家门口”服务,打通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聚力共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街道集合综治、司法、计生、妇联、团工委、工会等部门力量,成立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委员会,同时完善联席会议、咨询室建设、入户走访、危机干预、信息互通、转诊转介等工作机制,实现与同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统筹协调、同步规范、一体运行。
携手共进,充实服务队伍力量。组建专业队伍,培养兼职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构建莲花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力量体系。引入专业人员进驻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室,同时通过举办技能培训,将40余名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机构社工培养为社会心理服务专兼职力量。新近获得街道最佳志愿者的方飞燕表示:“作为一名儿童心理研究的专业人员,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点事情,感到非常幸福。”
打造阵地,构建心理服务网络。莲花街道通过设立一个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五个心理健康工作室、十二个社区心理服务室和N个心理健康服务点,构建出“一站五室十二点+N”心理服务网络,实现街道、社区、小区全覆盖。服务中心统筹心理服务建设,开展心理专项调查,为后续精准性服务提供依据;工作室重点关注矫正人员、戒毒人员、精神障碍患者、信访人员,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极端事件;心理服务室和健康服务点,充分利用与社区居民接触频繁的优势,广泛宣传心理健康内容,发挥“哨点”作用。
精准服务,塑造“莲花”心理品牌。莲花街道持续健全“宣传、疏导、干预”三位一体心理工作机制,进行多元化分类精细服务。对一般人群进行线上线下科普宣传,正确认知心理疾病;对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关怀和分类心理服务;对高危人群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援助;对特殊人群提供专业心理疏导服务,制定专项心理援助计划;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管理和治疗。截至目前,面向居民开展户外义诊11场、团辅活动45场,惠及居民约5万余人次;接受个案咨询364人次,实施危机干预10起。
发挥优势,筑牢心理防疫“铜墙”。面对疫情造成多方面的心理负担,街道充分发挥心理服务优势资源进行化解。对因疫情导致薪水下降、找工作难的居民,进行专门心理咨询和辅导;对防疫一线人员,实施心理减压团辅;对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心理疏导,防范极端异常行为。街道还借助“幸福莲线”平台,为居民解答心理疑惑并定期直播心理课程。疫情期间,街道为居家隔离人员、防疫一线人员开展心理疏导250余例。
规范队伍建设
重塑“基层武装”
今年4月初,接受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深圳试点任务以来,莲花街道按照“满足功能、要素齐全、建管结合、实用为先”的原则,予以高位推进。
与党建引领相结合,确保党管武装落实到位。抓住“党委书记”这个关键,固化党工委常态议武制度,将武装工作抓建情况纳入党建述职,将党工委书记担任民兵营教导员制度积极落实;抓实“组织建设”这个根本,建立党工委书记任第一书记、武装部部长任支部书记的街道武装部党支部,同时配备组织、宣传、学习三名委员,全方位统管街道武装部党组织及基干民兵分队全面建设。
与应急指挥相结合,确保备战打仗落实到位。统筹国防动员指挥中心与应急指挥中心,坚持平战一体化,确保阵地建设既满足平时工作,又符合战时动员;统筹应急与武装信息系统,建立市、区、街道三级联通机制,设置指挥端口,提高调度效能;统筹应急物资和民兵武装资源,将民兵应急装备纳入街道应急管理体系统一保障、科学调度,实现资源最大利用率。
与智慧建设相结合,确保国防动员落实到位。打破传统工作流程和思维套路,建设智慧武装管理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市政法委“块数据”,通过人口、法人、楼栋数据筛查出重点征兵对象及民兵动员潜力数据,为现役、退役、优抚对象提供主动跟踪服务;探索数据采集、靶向宣传、信息分析、目标锁定的征集新模式,实现数据实时化、业务智能化、功能实战化、影像可视化、系统一体化;利用福田区智慧中心城区资源优势,建立基干民兵“智慧党建”网络平台,开设基干民兵网上学习板块。莲花街道应征报名率358%,上站率275%,任务完成率208%,征兵工作位居全区第一位。
与网格业务相结合,确保兵源征集落实到位。依托网格系统,梳理细化征兵、民兵整组、潜力调查统计等7类19项具体工作,制定工作统筹图,确保征兵任务及时完成;绘就人员分布人力图,做好民兵潜力调查,建立网格户籍人口库,精准掌握可入伍户籍青年信息,同时对当兵意愿强烈、但部分条件欠缺的青年建立对象库,定期联系,提高征兵上站率;实行基干民兵党员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动态量化民兵党员教育、训练、备勤等活动,今年以来,先后有2名专武干部参加警备区培训,59名基干民兵参加集中轮训,80名基干民兵参加抗洪抢险分队训练。
与退役服务相结合,确保优抚政策落实到位。对基层武装部和民兵标牌进行统一规范设计,明确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街道退役军人之家与“一室一家”融合共建,确定“三室一站”“一室一家”建设方案,将基层武装阵地与地方党政机构相融互通;将街道武装部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合署办公、青年民兵之家与退役军人活动室联合建设,实现适龄青年应征入伍、服役保障、退伍返乡全流程齐抓共管,街道5670名退役军人、七大类206名优抚对象人员已实现全覆盖;设立武装工作AI设备,开展趣味征兵咨询,建立武装工作宣传群并推送软文35条,设置电子国防教育宣传橱窗191块,广泛宣传《国防法》《兵役法》等国家政策法规。莲花街道的做法获广东省军区和深圳警备区高度肯定,广东省军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莲花街道打造了基层武装“莲花样板”,其经验值得推广。《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等媒体也发文对此点赞。
2021年,莲花街道在基层治理上收获满满,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社区、广东省法治主题文化公园等荣誉纷至沓来。街道主要负责人认为,基层运转机制的创新,能有效提升街道治理领域的平时服务、升级服务及兜底服务。下一步,街道将积极推动“全域党建”“法润莲心”“基层武装”这“三驾马车”并力前行,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向人文化、智慧化、精细化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