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钟国辉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活动从开办到结束的各环节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状况。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家从不同层面出台了相关文件来优化营商环境,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企业融资难、运营成本较高、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首先,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一是优化政务流程,促使服务便利化。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同时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项目审批流程和时间。核查和规范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服务收费。二是打造政策服务“一站式”综合平台。形成覆盖政策发布、解读、推送、申报、兑现、业务办理、反馈以及评估等多个模块为一体的政策落实闭环体系。三是提升办事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政务大厅要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解决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加强业务培训,让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流程,能快速为企业享受政策提供便利。四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包容审慎的市场准入和包容审慎的执法监管。

其次,营造开放务实的投资环境。一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要履行和兑现惠企政策和政府承诺,科学制定惠企政策并强化其延续性,让部分政策执行制度化,规范执法行为。二是优化政务服务。对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进行系统的提升,建设服务型政府,突出服务创新性和创造性,提高政府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的综合能力。完善政企沟通渠道,建立政企信息沟通机制,开通企业意见直通渠道。建立企业诉求受理协调解决机制,及时反映和解决企业诉求,打通各部门壁垒,完善基层服务网络。三是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着力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

第三,营造普惠金融的商业环境。一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积极构建竞争更为充分的金融市场,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贷款中间环节,规范金融中介机构收费,多措施降低中间服务费用。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收费项目取消后继续收取或变相收取,越权违规设立收费项目、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等行为,确保企业税费负担总量降低、结构优化。三是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减少或取消涉企的行政服务性收费,如办证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等。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规范对安评、环评等中介服务收费,合理制定中介服务机构收费标准。

第四,营造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一是对影响公平竞争的政策进行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对涉及各种经营要素,包括运输、用能、排污、配套、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清理整顿政府捆绑的有偿中介服务,减少过多的政府干涉。二是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根除地方保护主义,打造公平、公正、自由的市场环境。加强对企业专利技术、产品和品牌的保护,定期举行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以及虚假广告。三是不断改善企业园区生产生活环境。秉持为企业打造“和谐家园”的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园区生活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把园区学校建设问题提到重要位置,切实为园区企业和职工解决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

第五,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一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行执法信息化,公开化,尽量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活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现执法环节全程可追溯。将必不可少的执法检查事项及次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相关职能部门在执法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要找实例、挖根源。二是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建立全过程督查问责机制。同时,各责任单位也要建立工作督办机制,明确进度安排和责任分工,加强系统内部督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暗访和政策效果评估。三是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诚信信息体系,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村土地流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2021-11-2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123.htm 1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