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志 田孔社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刚刚结束,三晋大地掀起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全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的生动实践。那么,究竟怎样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呢?
阳泉的答案是:找准五个着力点。
“认真贯彻大会精神,对照山西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立足市情,进一步凝聚转型共识,提振发展信心,奋勇争先进位,努力蹚出具有阳泉特色的转型新路。”阳泉市委书记雷健坤说。
阳泉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山西转型发展的缩影。此次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将阳泉市纳入山西中部城市群,赋予阳泉推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示范、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打造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市域样板等重要定位。
雷健坤表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如何统筹全盘,阳泉市委把阳泉放在全国发展格局、全省经济版图来考量,围绕山西省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阳泉市党代会“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出坚持产业强市为本、开放活市为要、生态立市为基、文化兴市为魂,将发展重点聚焦于产业转型、开放格局、城乡一体、文化品牌和生态文明、党建引领等“五个着力点”。
其中,“加速产业转型,打造中部城市群重要支点”排在“五个着力点”之首。
阳泉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中段西麓,作为老工业基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表现的可圈可点,转型发展成势入轨。
近五年,阳泉市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型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2.8%、11.7%、16.7%、7%,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坚持产业强市,改变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地区,阳泉市将大数据物联网与煤矿、装备制造业、化工、物流等传统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人员安全和技术水平,还降低了能源消耗等,新技术给阳泉工业带来崭新的变化。此外,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在阳泉市全面展开。
坚持产业强市,解决了资源型城市的活力问题。阳泉市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强劲引擎和重要抓手,把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投产,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0月30日,阳泉再次传来项目落地开花的好消息。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2万吨六氟磷酸锂及添加剂项目在阳泉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建设周期36个月,2022年底完成一期项目建设。
阳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文华表示:“该项目是阳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重大转型项目之一,也是锂电池行业关键原材料的制造项目,必将对全市构建多业支撑、多链互补的绿色低碳产业新体系起到积极带动作用,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产业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纵观阳泉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棋盘,依然首先落子在坚持以产业强市为本,走出一条多产业协同、多业态融合、多链条互补的产业转型新路。
“下一步,阳泉市重点实施好工业赋能育新、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服务业扩容提质三大产业转型战略,努力蹚出转型新路。”雷健坤提出,传统产业要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赋能,加快煤炭、装备制造、耐材、陶瓷等传统产业内涵集约发展;新兴产业要重点做好“新材料产业延链强链”和“数字经济优先发展”两篇文章,立足产业基础,在新材料、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