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道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通过建设一个组织力强的领导核心、构建一个企业身边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项目化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平台,以系统思维重构商圈“1+1+1”服务治理工作体系,逐步深化党委在商圈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初步形成党政高效统筹商圈事务,企业服务部牵头政务服务事项,物业联盟为主体多元参与治理,青年白领为主力军共建精品项目的工作体系,打通商圈服务治理最后一米,取得良好成效。
突出党建引领
“点睛”商圈治理精细化
福田街道CBD商圈地处深圳市核心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覆盖岗厦、福山、福安3个社区,有商务楼宇71栋、商业综合体9个,以金融、高新技术、商贸服务业为主的法人单位1万余家,从业人员14万余人。早在2017年,福田街道党工委针对商圈党员呈年轻化、知识化、主流化,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特点(当时有“两新”组织党支部54个,登记在册党员1750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占63.6%,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党员占95.25%),结合中心城区特色,探索商圈党建工作的新规律、新办法,大胆创新管理模式,突出党建引领,成立该市首个CBD商圈党委。
商圈党委自2017年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全区商圈经济繁荣活跃的特点及非公企业党建发展现状,建立“商圈党建综合体”,进一步完善了CBD商圈党建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的自我调适功能,积极推进“双覆盖”“三同步”工作,着力打造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党建品牌。现有两新党组织68个,在册党员1488人,先后获“2018年深圳党建创新精彩样本”“2020年福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商圈党委针对商圈经济活力衰减、企业生存困难,存在企业互动难、诉求解决难、党企融合难问题,认真查摆不足,深入剖析原因,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从服务优先、多元共治入手,精心打造党委领导+政务服务+多元治理的“1+1+1”工作体系,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党建引领、惠企服务、多元互动、互惠共赢的服务治理模式,有效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良性互动,为商圈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商圈各党组织面对疫情难关,和企业积极响应,无偿提供场地开展120场次的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体现商圈党委凝聚力和组织力。
坚固战斗堡垒
建设一个组织力强的领导核心
强化领导,创新党委组织工作机制。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商圈党委书记,选派正科级公务员任专职副书记,吸纳商圈3个社区党委书记和街道企业服务部负责人任委员。增设6名兼职委员,由商圈主要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同时,实行党委会列席代表制度,让商圈更多主体参与到党委议事商事析事决事中,推进开放式党建。
党建赋能,创新党政统筹工作机制。商圈党委建立“三统一”工作制度,即统一会议、统一部署、统一活动,较好实现党委统一指挥协调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资源,政企协力活化商圈,党商政企社高度融合,商圈党委核心领导能力进一步加强。党政工作高度统筹,党建实体化推动服务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解决党政“两层皮”问题,推动商圈高质量发展,建立党建组织员+政务服务专员+统计员“三员合一”走访企业制度。目前已深入走访企业990次,联合开展系列服务200余场,多次被《南方都市报》、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宣传,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破解难题,创新商圈和社区党委党建分工责任制。从制度设计入手,建立党委分工责任制,社区党委负责摸排组建、商圈党委负责接收管理,有效解决以往社区和商圈党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边界不清问题。目前,社区组建的68个两新党组织已完成移交,在册党员已达1488人,还有42个两新党组织正在办理移交。同时,联合商圈13家不同系统党组织实行组织共建、服务共办、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初步形成区域化党建大氛围。
提档升级
建设高质量发展政务服务体系
创新举措,构建集约高效的政务超市。融合统计站、企业服务和劳动保障三大板块,成立企业服务部,纳入商圈党委统筹管理。同时,把街道综合业务窗口和与政务服务相关的行政资源整合嵌入商圈,实现企业服务在商圈、政务服务在前台、代理代办在物业。
共谋发展,打造互惠共赢的物业联盟。充分发挥物管企业“听风者、前哨兵、信息员”作用,吸纳成员单位70家,纵向服务6985家企业,横向辐射143,282名员工。街道16个科室为联盟提供50项专属服务清单,物业联盟协助街道推进基层治理,形成商圈治理主体决事多元参与、信息多端共享、政策一触即达、诉求一包到底的共治共享格局,及时推送和解决企业诉求、安全生产、租赁信息、影响经营、就业创业等信息事件510余件次,商务楼宇空置率下降至9.97%,综合体商户入驻率提高到91.8%。
多维情境,构建“三网合一”立体式服务网格。在25个社区中网格基础上,增设10个政务服务大网格和71个楼栋兼职小网格,形成“企业诉求、物业吹哨、部门响应、源头介入、一包到底”的诉求调处响应联动机制,解决源头介入、快速响应、及时解决企业诉求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已累计处理诉求721条,调处纠纷108起,成功率达97.87%,
建立劳动保障“四联”机制。一联上级部门、二联物业联盟、三联职专院校、四联社会资源,培训就业3981人。街道还在商圈大力推进公共事务中心和公共文化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设计并进入施工阶段,未来将为商圈企业和员工提供近50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空间。
铺就“平安大道”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平台
激发新活力,党群服务项目化。从需求侧入手,商圈党委紧盯商圈青年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需求,通过党群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机制,从设计立项到落地实施等各环节,吸引企业和青年白领共同参与,让兴趣吸引青年、社团凝聚青年、项目引领青年,确保服务项目精品化可持续。
深化党建,服务项目领导领衔制。街道党工委委员9名和6名处级领导每人领衔1个~2个服务项目,结合分管工作领域,整合部门资源对接区直部门,运用条块耦合工作法,扩大项目影响力,确保项目质量。目前,街道党政班子全体领导牵头建设涵盖党建、文化等多领域20多个项目。在10余家区直部门支持下,联合街道14个科室重点打造12个精品项目,项目社团成立临时党支部2个,已累计服务121场,服务青年2.9万人次,占商圈白领群体的20.7%。
春风化雨,项目牵引共治共享。以项目促共建、以共建促共治、以共治促共享,目前商圈推出的精品项目已从政府“做菜”转变为企业“炒菜”。节日大道项目已发展成为政府部门牵头,50余家企业共同参与的示范样板;周三“MINI”午间享乐会带动10余家企业自筹自办发展团队;白领链加已发展成为全市公益交友的网红平台;物业联盟也成为商圈自组自发的企业家沙龙,已形成由20多个精品项目串联起来的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人文生态链。
商圈党委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在商圈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街道和商圈党委共同推出一大批惠企惠民服务项目,有效拓展了商圈商务区域内的服务空间。联合大中华集团等开辟室内休闲空间2万多平方米,打造青年员工喜爱的潮流主题街区;撬动1000多万元企业和社会资金,开办3个工会职工大食堂,解决2万多名白领午餐难问题;重塑商圈城市空间,开辟多个休闲广场、服务驿站、定时流动早餐点等服务据点;同时,推动购物公园近2万平方米休闲娱乐空间的升级改造,特别是充分挖掘物业联盟成员单位的楼宇顶层空间,为商圈各类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别样多彩的服务平台,如东部航空举办了联盟成员单位“飞上蓝天、鸟瞰商圈、激情未来”的主题活动。
福田街道构建党建引领“1+1+1”工作体系,实现“党建服务+企业服务+诉求服务”三位一体的精准高效快速调处新模式,值得基层党组织借鉴。 (本文配图由福田街道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