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北枕黄浦江,南临杭州湾,具有通江达海的地理区位。这里古韵悠远,相传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曾到此讲学,百姓崇奉其贤能,因此得名“奉贤”;这里生态宜居,有着“百里运河、千年古镇、一川烟雨、万家灯火”新江南城市意象;这里产业兴旺,东方美谷、未来空间、数字江海等新经济风口构筑起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这里企业集聚,市场主体突破54万户,上海市每四张营业执照就有一张出自奉贤。
近年来,奉贤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推进“无科层”审批,探索“可丈量”执法,推出“妈妈式”服务,市场氛围活跃,制度红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升。
无科层审批
瞄准企业发展痛点堵点
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2019年,奉贤区推出“无科层”审批改革,通过“三打破一建立”(打破科室边界、人员边界、部门边界、建立审批管理新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审批的扁平化管理,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审批一个科。打破科室边界后,全区各部门基本完成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的目标,1076种审批情形实现100%在线申报办理。
尽量一手批。打破人员边界后,337种审批情形实现“独任制”,478种审批情形实现“一审一核”制,平均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办结时限缩减90%,即办件情形达692项,比改革前增加近两倍。
只找一个窗。打破部门边界后,奉贤推行综合窗口,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数量从原来的202个减少至123个,减幅接近40%;窗口工作人员从原来的251个减少至123个,减幅超过50%。
一件事一次办。2020年,奉贤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职能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已推出“开办饭店”“教育心理健康”“出国留学公证”等52项区级一件事;今年以来,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已为多个行业的264个市场主体颁发了行业综合许可证。
“这张许可证真好啊,一证可以抵几证,以后我们再开新店或者变更老店都方便了!”上海康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银花拿着行业综合许可证,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徐银花对奉贤这几年的改革有着切身的体会。“现在到政府办事,真的越来越方便了,原来要跑多个窗口、交多套材料、拿多个证照,现在这些材料都可以在网上一次提交,填写的内容也越来越少,以前办个药店审批要2个月~3个月,现在5天就可以拿到综合许可证了。”徐银花说。
哪里有痛点堵点,改革就推进到哪里。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中介服务市场乱象,奉贤遵循“公平、透明、高效”原则,依托上海市“一网通办”系统,今年搭建了网上中介服务平台,规范中介服务市场。
中介服务事项一目了然。结合各审批部门的意见,建立中介服务事项库,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等24项常用中介服务事项入库。
中介服务机构一视同仁。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库,面向全国邀请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常态入驻,动态管理,充分公开展示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和资质情况,已有央企、上海、苏州等32家中介机构入驻。
中介服务评价一应俱全。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评价信息库,与“信用中国”系统联通,实时更新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等级;实行“一事一评价”制度,项目方在中介服务成果提交后可以对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时效、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得分在网站上进行公示。
“以前我们这些企业在需要第三方服务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熟人朋友介绍,但往往通过这种渠道找到的第三方能力参差不齐。现在推出了这个中介平台,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寻找第三方服务的效率,服务水平也更有保障。”上海友沅建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燕平说。
可丈量执法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自2017年起,奉贤区积极探索推进可丈量行政执法工作,从最初的处罚尺度可丈量,发展到今天的容错尺度、数据标准、随身码应用可丈量,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容错”可丈量。2021年,奉贤区在全市首创“餐饮记分管理”,实施餐饮服务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措施。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餐饮记分管理系统”,借助微信小程序,配以手掌式便携式快速打印机,在线同步“三库两档案”,即记分项目库、监管数据库、执法人员库和监管档案、信用档案。用记分制倒逼餐饮单位合法合规经营,累计记分达12分且已经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完成整改的,累计记分予以消除,转入下一个记分周期。既给予市场主体纠错的空间,又展示执法的力度,以实现监管方法的最简化、监管效能的最优化和警示作用的最强化。
“智慧”可丈量。打造“智慧环保”系统,建成“互联网+”环境监测与管理平台,对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全过程数据进行归集与共享,实现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管全过程数据归集。同时,以“环保管家”为主要抓手,打造一个信息共享、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第三方服务监管应用体系,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智能化、系统化、精准化水平。
“信息”可丈量。全市率先将“随申码”应用拓展至城管执法“开具简易处罚决定书”场景中,执法队员在街区治理时使用执法终端扫描当事人“随申码”后即获取当事人姓名、身份信息(企业机构代码)等信息。同时,在“随申办”App中添加奉贤城管特色场景应用,当事人只需根据短信(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提示,即可在“随申办”中完成行政处罚信息查询、电子处罚决定书下载、缴纳罚款及电子票据获取等服务。
妈妈式服务
打造政企生命共同体
今年以来,奉贤区拿出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无微不至的“妈妈式”服务,营造亲清政商关系,与企业形成“生命共同体”,为企业茁壮成长提供充满希望、宽容失败、乐于奉献、成果分享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在奉贤这个舞台上“长袖善舞”,为奉贤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蓬勃力量。
早餐圆桌,面对面纾困解忧。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奉贤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就邀请区内重点项目的企业负责人共进早餐,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共聚一堂,倾听企业诉求,及时求解破题。“早餐圆桌”通过建立共享空间,消除科层制,实现无层级,让服务企业的速度“火车变动车”。截至目前,全区各单位已累计举办“早餐会”66场,收集具体问题170余个,已解决“美乐家”“上美集团”等130余个问题。
对话贤商,零距离倾听需求。“对话贤商”政企互动平台于1月8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智能化“贴心”服务咨询加政策宣传为定位,设有“一号总服、政策活动、有问必答”三大栏目,“一号总服”提供24小时自助咨询服务,“政策活动”动态更新最新政策、重要活动,“有问必答”聚焦个性化问题及建议收集。截至目前,平台关注人数已达2475人,上传各类政策33项,推送各类信息202条,收到在线咨询、需求定制325条。
红色代办,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奉贤区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广“红色代办”项目,形成“专人代办、部门联动、跟踪反馈”的闭环模式。区规划资源局围绕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集合综合管理科、产业科及市政乡村科设立3个红色代办点,按照项目类型,为每个项目指派一名红色代办员,为企业提供从土地选址到竣工验收的“一条龙”服务。
立功竞赛,树最美服务标杆。奉贤区已连续3年开展争当“金牌店小二、创造梦之队”优化营商环境立功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勇于担当、善于服务的干劲和意识,以奖励机制促全区形成“人人都是奉贤投资环境代言人、人人都为奉贤优化营商环境出力添彩”的氛围,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服务质量效益再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再增强。
奉贤正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发展定位,建设“独立、无边界、遇见未见”的奉贤新城。着力开拓移动空间、共享空间、场域空间、文化空间,打造“百个大空间、千个链接点、万个微基建”,努力寻求“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最佳结合点,营造“一网通办、一网情深,一网统管、一网打尽”的优质营商环境。
(文图由上海市奉贤区政务服务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