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角

制造业“十一连冠”更需有突破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做实、做强、做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华丽转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栗玉晨 郭 倩

国新办近日举行“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坚实。

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些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

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彰显中国制造与日俱增的硬核实力。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正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制造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前堵后追”的双重挤压加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劳动力紧缺与成本上升使得制造业人力优势逐渐下降,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中国制造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我国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坚实。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家入围,比2012年增加28家。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跃,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出现,表明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正在逐步增强。

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正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对此须有理性认知。

转型创新构建全新产业体系

在“十一连冠”基础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样才能加快走出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十一连冠”基础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重点技术和产品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为加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必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健全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十一连冠”基础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加快构建科研院所与企业相结合的高端实用性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力度,探索网络化、开放式、自主型职业教育,吸引、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制造业企业。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富国之源。面对“制造业增加值十一连冠”的喜人成绩,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10-13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做实、做强、做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华丽转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632.htm 1 制造业“十一连冠”更需有突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