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数字化赋能 开辟渔业服务惠民新路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创新“海洋云仓+渔省心”模式,实现渔船排污一网打尽、渔事管理一并优化、渔民服务一键惠达,累计处理海域污染物539吨,降低渔民融资成本50%、治污成本70%

□ 本报记者 徐 军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积极响应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物协同治理要求,以数字化赋能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应用“海洋云仓”模式治理船舶污染物,在全省率先在“浙里办”App上线“渔省心”数字化多跨场景应用,助力渔船排污规范化、渔事管理精准化、渔民办事便利化。自“海洋云仓”运行以来,累计处理海域污染物539.268吨,回收处置率100%;通过“渔省心”应用有效降低渔民融资成本50%、采购成本15%、治污成本70%。

创新“两个模式”

渔业服务更加“智慧”

台州是渔业大市,渔船多、作业散,造成渔船水污染物收集难、运输难、处置难、监管难等“四难”。聪明的“海洋云仓”协同应用应运而生,借助“智能装备+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有效链接渔船水污染物产废端—运输端-处置端,对污染物收集船舶、贮存设备、转运车辆、处置单位等产业链资源进行统筹优化,探索实现网络化收集、规范化贮存、靶向化运输、集中化处置、电子化联单、可视化监管的有效防治体系。

基于“海洋云仓”数据拓展应用,“渔省心”多跨场景应用于6月18日在“浙里办”上线。首批上线水污染防治、渔船动态报告、政策直通、便民惠民四大模块,解决了渔业供应链冗长、渔获销售渠道单一、渔民融资难融资贵等堵点痛点。

目前,椒江区“海洋云仓”治污模式已作为样板在全国多地推广。

构建“三个载体”

渔船排污一网打尽

打造“智能仓储”回收点,科学管理污染收储。在中心渔港设立污染物集中预处理中心——“海洋云仓”,分类回收含油污染物、生活污水、废铅酸电池、生活垃圾等所有海域污染物,并结合数字化操作系统,对渔船污染物实行网络化收集、规范化贮存、集中化处置。同时,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科学计算水污染物的产生、分布、数量等情况,提前分析统计渔船产废量,以便合理调配仓储量。目前,全区1200余艘渔船均已接入该系统,覆盖率达100%,预计每年可为每艘渔船节省治污成本5000元,治污效率提升50%以上。

打造“自助纳污”接收链,动态串联处理流程。建立“自助纳污”模式,向驶入电子围栏区的渔船自动发送信息,提醒渔民按规上缴污染物,渔民可通过“渔省心”应用主动申报污染物,系统将根据申报的种类、数量、地址等信息分配就近收集船,并将污染物自主转运至入仓管道,实现“排污端申报—运污端入仓—处污端处置”全流程管理。自“自助纳污”模式运行以来,共定向收集污染物近100吨。

打造“天地一体”监测面,强效打击违规偷排。开发近岸环保数字监控系统,利用无人船声呐探测、无人机红外巡航、3D实景数字建模等技术,建立“天地一体”环境监测网,集监测、取证、分析、报警、处置五大功能于一体,对近岸渔船、渔企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监测,实现近岸违规排污行为源头可追溯、过程可还原、数据可监控。截至目前,共清理沿江垃圾5万多吨,海洋垃圾清理率达100%。

健全“三个体系”

渔事管理一并优化

构建“五联单”共治体系,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搭建“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联管平台,打通港航、海事、生态、交通等7个部门数据壁垒,在船舶水污染物申报、接收、运输、处置各关键节点生成可视化“电子五联单”,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数据后,按照污染物监管权责精准推送至各主管部门,实现部门间污染应急联动响应、污染排放联动执法和污染处置联动反馈,减少线下审批手续约17个环节,节约纸质材料5份。今年以来,已开展联合执法25次,生成“电子五联单”631个。

构建“三色码”分级体系,强化渔船行为监管。出台《渔船生态环保“三色码”部门联合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渔船施行红、黄、绿三色码管理制度,即根据水污染处理、环保政策学习、培训持证等情况对渔船开展赋分评价,实施绿码正常航行、黄码警示航行、红码干预航行的分类监管。若渔船连续红码两次、黄码三次警示后仍不改正的,则列入“黑名单”,在港口、海上执法等方面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三年以上连续保持绿码的渔船,优先安排渔船检验、技术改造、数字服务等项目,并在示范推荐上给予优先考虑。9月以来,共进行黄码警示300多艘次。

构建“渔守信”评价体系,释放涉渔信用红利。出台全国首个《渔业信用评级实施细则(试行)》,根据渔民主动纳污、作业安全规范、海上救助帮扶等情况,综合测算船东船长个人征信分数,并对渔民实行信用分级评价,建立存信用分数、评信用等级、换涉渔服务的运行模式,针对信用等级高的渔民,推出金融保险普惠、市场采集直销、政策直通便民等服务。以采购油品为例,2021年7月20日,渔民通过正常途径购买油品需7500元/吨,通过信用换购后油品仅需6375元/吨,购买成本下降约15%。

破解“三个难题”

渔民服务一键惠达

椒江区与浙江蓝景公司合作,成立区渔省心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模式,搭建“渔省心”涉渔服务数字平台,集成金融、销售及“琐事”咨询办理等服务功能。自“渔省心”上线以来,累计注册3272人,以81,874次的访问量位居全市前列。

实行“金融助渔”,破解融资贷款难。深化“政银保”三方联动,与交通银行、恒丰银行、新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为渔民提供“渔夫贷”等增值服务,破解渔民资金周转难、融资渠道窄等问题,渔民可根据信用评价情况线上申请贷款。截至目前,交通银行已发放“渔夫贷”5000多万元,受益渔船89艘,最低贷款利率达3.8%,低于市场正常贷款利率约10个点,降低融资成本约50%。

推出“海洋超市”,破解渔产销售难。打造渔获物直产直销的线上“海洋超市”,集成渔获物供应端价格、品质等信息,精准对接采购端市场需求,以去中间化交易的形式,重构渔业销售产业链条。同时,提供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保证渔获物新鲜度,增加渔获物附加值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截至目前,共开展电商直播带货7场,帮产帮销高品质大陈黄鱼交易额超10万元,全区渔民平均月收入超5000元。

整合“涉渔琐事”,破解海上办事难。对渔民关切“琐事”进行收纳整合,数字化赋能各项业务办理、咨询流程,推出渔业政策普及、渔民法律援助、渔船维修求助等线上一站式服务,有效破解渔民因长期出海导致办事不便的难题。同时,增加出港信息申报、渔民在线培训等模块,进一步扩大平台服务种类,助力渔民生产作业规范化。截至目前,累计为渔民提供业务培训、渔船维修、纠纷调解、政策宣讲等线上服务9000多次。

2021-09-27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创新“海洋云仓+渔省心”模式,实现渔船排污一网打尽、渔事管理一并优化、渔民服务一键惠达,累计处理海域污染物539吨,降低渔民融资成本50%、治污成本7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307.htm 1 数字化赋能 开辟渔业服务惠民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