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伟倩 卓坤宁
陆圩村位于安徽省灵璧县朝阳镇西南,共17个村民小组920户3438人,设1个党总支、2个支部。陆圩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19年51.22万元、2020年60.51万元,预计2021年底能达到70万元。
近年来,陆圩村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围绕“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目标,通过建强村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做实村集体经济提升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村产业发展动力不强、村集体经济有名无实等突出问题,走出一条建强支部促发展、发展产业助脱贫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
干群齐心谋发展
加强党组织建设凝聚干群向心力。陆圩村坚持打造过硬带头人队伍,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陆圩村以换届为契机,不断调整和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做到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年龄上实现老中青结合,男女比例上搭配合理,工作活力明显显现,村“两委”形成“合心、合拍、合力”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力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做好党员发展培养工作。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多次外出调研,抢抓政策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工作机制,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集体经济发展问题,邀请老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讨论,形成集体决议达成共识。通过完善健全各项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务阳光干净透明,干群关系逐步密切,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把稳方向兴产业
为推动产业振兴,陆圩村党总支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陆圩村坚持以党总支为引领、以合作社为主体、以大户为带头、以扶贫产业基地为依托,积极团结带动种植户有方向、有组织地发展生产,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
经过流转土地,建设薄壳山核桃基地108.7亩,并充分利用苗木矮小的空当期,套种优质西瓜40亩,既增加了土地产值,又增加了增收路子;建设紫薯、优质小麦种植基地100亩,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公益岗位50余个,每人每年增收2000余元……2019年以来,陆圩村采取“借鸡生蛋、借梯上楼”的办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打造自身特色,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
2020年,陆圩村集体流转1000亩土地,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充分发挥统一经营优势,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探索村集体与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在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同时,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配套政策支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领导和各项服务,在立项、办证、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成果共享惠民生
改善民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陆圩村发展集体经济致力推动农民增收,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在村级集体经济达到一定积累后,陆圩村通过“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的办法,将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村庄绿化美化、修路架桥、汪塘整治、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完善等农村公益事业。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下,事前、事中、事后都向村民公开,切实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积极宣传村庄新面貌、展现村庄新气象,采取联系座谈、搭建服务平台、动员留守亲属等主动对接在外村民,鼓励引导更多优秀青年、能人回乡创业,丰富乡村人才信息库,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储备人力支持。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陆圩村“两委”兴办公共事业的能力明显改善,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
今后,陆圩村将以蔬菜种植项目吸引果蔬批发等企业合作,为瓜菜紫薯等解决产业链末端问题;依托乡村振兴有利政策,继续引入零售、网络经销、物流等加速产品流动到市场的关键环节,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与百姓增收致富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