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痛下决心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河北泊头市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强力推进铸造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 兰 云

2017年以前,具有“中国铸造名城”之称的河北泊头市的铸造产业,因不能达到国家环保政策和排放标准,先后4次被严令全行业停产整改。再“一如既往”地发展下去,该产业将面临随时被行业性取缔的危险。对此,泊头市委、市政府按照“高标准建设一批、就地提升改造一批、整合重组一批、转产退出一批”的工作思路,强力实施铸造产业整改提升行动,走出了一条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泊头路径”。

发展现状决定了铸造产业“不得不改”

一直以来,泊头的传统铸造技艺生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产品精度低,在智能化、精细化、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整个产业走到了生死存亡边缘,如不痛下决心坚决整改,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也成了泊头市铸造产业整改提升的原生动力。

截至2017年底,泊头铸件实际产量200万吨,年产值16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8.3%。大型机床铸件产量占全国的25%,工量具、平台铸件占全国的60%,并以铸造为依托衍生出汽车模具、环保设备、数控机床等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支撑泊头经济的命脉。根据现状,如果不及时整改提升,不仅整个产业有可能被长期停、限产,而且会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这就要求铸造产业整改提升既要“脱胎换骨”,又不能“伤筋动骨”,必须走出一条“涅槃重生”的新路子。

为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泊头市委、市政府将铸造产业整改提升列为“一号工程”,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破解办法,攻坚克难,强力推进行业整改。经过多方面调研论证,对外考察,与专家交流探讨,确定整改方向、路径和标准。聘请中铸协专家与国内权威企业技术骨干等为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保障,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为企业进行方案审核、技术指导等服务,避免了盲目、无效、低端整改。

同时,按领导分包责任制,对整改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对退出转产企业,及时帮助“一断两清”;对条件有限、实力不足的企业鼓励引导联合整改。

据介绍,泊头市根据国家最新政策,相继出台了严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泊头市铸造企业大气污染排放验收达标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按要求,将清理取缔规模小、无整改意愿的散乱污企业作为重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机制,对排查发现的288家企业,全部按规定拆除到位,严防封停企业复产。

泊头市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探索形成了市场法治行政等多维度、常态化转型升级推进机制。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拿出1500万元资金作为铸造产业提档升级专项基金,按照企业整改投资额度及整改效果进行奖励。同时设立了2000万元银企产业引导资金,撬动金融机构资金2亿元,扶持企业投资上项目、引进先进设备工艺、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坚持创新推动工业产业综合提升

在总结铸造产业整改提升经验的基础上,该市2019年开展了产业综合提升行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装备,引进高端装备和先进工艺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泊头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深入开展“两化融合”和“互联网+工业”行动,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支持方案等措施,推动产业链条化、管理数字化、生产智能化、工艺绿色化、产品高端化发展,实现由设备更新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改造转变,由单个企业改造向产业链协同提升改造转变,形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发展格局。

经过高标准整改和转型升级,泊头市铸造产业在技术装备、创新能力、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提升。同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科技型小企业876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家、技术创新平台11家。从目前态势看,泊头正以蹄疾步稳、提质增效的新局面向高质量发展。

2021-07-15 河北泊头市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强力推进铸造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0298.htm 1 痛下决心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