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试点成果基础上,桐庐县逐步探索建设一个以空间重塑为关键,以数字赋能为“风口”,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建设一个满足人的更高层次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桐庐把它叫做“美丽乡村3.0版”。桐庐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打造美丽乡村3.0版,既要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更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机制、手段、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的变革。
□ 何小华 桐农轩
2003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桐庐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完成了以环境建设为主的1.0版、美丽生态与美丽经济齐头并进的2.0版,目前正朝着“经济美丽、全域景区、人人文明、崇德尚法、幸福向往”的“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目标不断前行,为乘势开启美丽乡村3.0版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明确3.0版目标与内涵
近年来,桐庐决策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高起点上推动美丽乡村迭代升级,打造崭新的具有引领性的美丽乡村3.0版。2018年,桐庐紧紧抓住农业农村部与浙江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机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试点工作,引领美丽乡村高质量、全方位发展。2018年8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领导莅临桐庐调研乡村规划管理工作,并推荐桐庐成为全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试点单位。2018年12月,全国乡村规划专题培训班在桐庐举办。2019年5月,“推广桐庐县村域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做法”被写进《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村域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做法入围“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荣获浙江省政府乡村振兴督查激励。
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试点成果基础上,桐庐逐步探索建设一个以空间重塑为关键,以数字赋能为“风口”,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建设一个满足人的更高层次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桐庐把它叫做“美丽乡村3.0版”。桐庐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打造美丽乡村3.0版,既要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更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机制、手段、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的变革。
打造美丽乡村3.0版的关键是空间重塑。基于对空间重塑系统性、地域性、层级性和多功能性的认知,桐庐决策者认为,乡村建设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唯有坚持规划引领、多规融合,才能更好地将优化耕地格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乡村产业、提升公共设施等工作统一起来,重塑生态空间、重构生产空间、重建生活空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落地。
打造美丽乡村3.0版的“风口”是数字赋能。当前,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贯穿农业农村各领域,加快乡村产业、公共服务、治理方式的数字化变革,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打造美丽乡村3.0版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以乡村满足人的更高层次需求为着眼点、立足点、出发点,全程体现依靠人、赋能人、护佑人、熏陶人、涵养人、成就人六大效益,促进人的素质、观念、行为的现代化转型,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三农”领域结出硕果。
乡村实现五大变化
经过几年的探索,桐庐对打造美丽乡村3.0版的目标指向认识越来越清晰,内涵把握越来越精准。2020年以来,桐庐以深化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引领,着力打造美丽乡村3.0版,推动乡村迭代升级、全面振兴,实现了五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美丽乡村“美”的内涵不断拓展。制定出台《美丽乡村 3.0 版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数字乡村、法治乡村、艺术乡村、创业乡村、文明乡村“五大乡村”建设,引导大家从单纯拼美丽、拼投入、拼“盆景”的传统路径中跳出来,从以往“村庄环境+故事”的固有模式中跳出来,打造“经济美丽、全域景区、人人文明、崇德尚法、幸福向往”的新时代美丽乡村。首批41个试点村有序推进,18个综合示范村正在加快打造中。
二是现代农业“强”的基础更加扎实。制定出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产业政策,2020年“蜂茶药果”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3.3亿元、11.1亿元、14.2亿元、11.52亿元;农村电商销售额实现7.3亿元;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20.82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5.04亿元,其中民宿经济接待游客585.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4.68亿元。去年,桐庐还设立了总额达500万元的农业救灾基金,在杭州市率先出台农业防汛“救灾助农”十条政策,落实精准帮扶资金2000万元、纾困帮扶资金1000万元、救灾贷款资金1亿元。
三是人民生活“富”的趋势加速呈现。在杭州市率先出台新一轮《消薄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夯实村级发展基础。2020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55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经营性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3%,在疫情影响下仍实现了双增长。全县181个村全部实现“3020”目标,即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142个村实现“5030”目标,即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76元,增幅位列全市第三;城乡居民收入比1.65:1,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高于国家和省市平均水平。
四是农村改革“新”的动能持续增强。县村两级村域规划“多规合一”体系构建全面完成。顺利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县,并被确定为2020年~2022年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实施对象。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被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报道。
五是乡村治理“高”的水平全面提升。一体推进法治乡村、平安村(社)创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全域法治大格局加速构建。高质量完成村社组织换届省级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全县203个村社组织换届,全程保持平静安静,农村基层党建得到全面加强,为推进美丽乡村3.0版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