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伟利 林国华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之一。近日,通过对福建省“圆梦村”试点村——南平市建阳区水南村、武夷山市西郊村和大渚村等3个村调研发现,“圆梦村”建设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六要”群众工作法,以机制建设规范村级管理、以村民参与促进乡村治理、以组织振兴推动全面振兴,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示范点。
建强村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带头人对于一个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圆梦村”建设强调选准党组织的“领头雁”,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新农人”中发展党员和推选党小组、村党支部干部,发挥党小组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执行力和凝聚力。积极推行南平“四联四促”工作机制,开展“百个支部联百村”活动,导入优质党建资源,选派各级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为“圆梦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例如,水南村与南平市委办第五党支部、南平市检察院第四支部以及区财政局和区农村信用联合社、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等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实施“建本文创园”项目,培育“乡村创意经济”,创建市“红星村党组织”,被授予“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称号。
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更加坚实物质保障。“圆梦村”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联社+专业合作社+产业”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运用土地租赁、独立经营、入股经营、流转经营等模式,清理农用闲置土地、宅基地,把资源变资产,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例如,西郊村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纳入股份经济合作社,聘请评估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评估作价,茶山按每亩8000元~10,000元、林地按每亩15元~30元、部分村道机耕道等按照每亩300元~600元不等的价格入股,以农村集体资产存量激活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量,切实提高集体资产使用效益,在盘活集体资产的同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建立承接要素导入组织。发挥“圆梦村”干事会的引导协调作用,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高位嫁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促成各方互利共赢。发挥科技特派员机制优势,在“圆梦村”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圆梦大学堂”和“田间大学生课堂”,对接福建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和人民大学的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举办培训班或者指导,并引导大学开展社会实践,建设成为农业实践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民知识学堂,促进农户实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推动“信用村”建设,在“圆梦村”建设金融服务站,选派信贷员担任“农村金融助理”,对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农信社等进行金融服务,对“圆梦村”实施的项目和农民合作社给予金融支持。在“圆梦村”设立流通服务点和流通助理,开展村级供销社基层社创建,建设乡村农产品交易展销中心和镇级农产品电商运营平台,积极引入超市经营企业,主要农产品销售到福州、上海以及武夷山本地的商超。
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以农村参与为主体,实现自治社会组织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市、区两级司法局的指导下,探索推行以党建+“三治”(自治、法治、德治)+“三平台”(综合管理、道德评判、法律服务)为内核的“1335”新型乡村治理模式,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遴选村中文化高、明事理、有威望的村民25人组建成立“百姓评议团”,在村首席调解员的牵头带领下,通过入户上门评议的方式,直接参与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重大问题、疑难矛盾、争议纠纷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调解。建设“美德银行”,参照银行运行模式,细化村民美德标准和具体行为评分细则,采取“申报—核查—公示—兑现—报账”“五步工作法”进行评审,实行积分管理制度,获得积分可以兑换物品。成立“圆梦村”老人协会、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乡贤理事会等组织,形成点对点、点对面互动模式,积极参与到乡村事业的建设中去,起到动员、参与、监督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