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现代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

补链强链 力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

“川渝两地现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1600家,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汽车年产量近300万辆,全国占比近12%,是全国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可以说,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组团发展更利于吸引人才、资金、项目,未来的关键是要在转型升级的变革时期抓住机遇、协同促进。”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对汽车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五项建议。

——实施支柱产业提质工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培育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石,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确保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科技驱动。实施产业集群补链强链行动,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成渝地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推进两地智能交通新基建,统筹水路、公路、铁路物流通道。科学规划布局,加快两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可支持高级别(L4级别以上)自动驾驶运行的高可靠、低时延5G网络。实施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化设施建设改造,布局氢能供应基础设施。利用好长江黄金水道,破解水运瓶颈,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

——建设成渝汽车智造创新中心。在两地政府引导下统筹规划,整合两地汽车、交通、通信、电商等优势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等各类产学研资源,组建汽车智造创新中心。开展汽车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先进标准体系推广工作,协调两地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和布局优化,助推两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加大成渝两地政府扶持力度,打造世界级中国汽车品牌。通过政府扶持,设立品牌培育奖励和名牌/商标认定奖励政策,全面构建品牌培育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区域产业品牌建设,大力开拓品牌发展国际空间,以高端产品、高端品牌顶层标准拉动产业链在较高水平上发展。

——两地共同设立科研项目,支持基础技术和前瞻技术研究。支持研发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技术,研究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梳理形成共性技术清单,川渝两地共同设立科研项目,由两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确定和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汽车智造创新中心所属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承担实施,按照牵头单位属地原则给予资金支持。

朱华荣表示,作为川渝地区的代表性汽车企业,长安汽车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长安力量。一是引入川渝地区优质供应商资源,重点是汽车产业“新四化”资源,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二是促进成渝地区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对接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两地整车企业在成渝地区的零部件采购占比,提升产业配套合作。

2021-03-10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5910.htm 1 补链强链 力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