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是我国制造业重镇,推动两地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战略实施的关键之举和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认为,要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效协作、集约集聚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切实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级,着力把“成渝制造”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源。
陈金山介绍,去年以来,川渝两地凝心聚力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聚焦构建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川渝现代制造业体系,以共建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务实推动川渝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开局起势。
锚定共建协作方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产业合作,联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培育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壮大先进材料产业,建设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共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区域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构建全国领先的“5G+工业互联网”生态。
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川渝制造业协同发展专项工作组,并下设工业互联网、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合作园区、消费品等若干重点合作领域工作专班,形成工作组加专班两级运行机制,召开会议20余次,推动各领域工作任务顺利开展。
加快推动产业协作。先后签订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能源运行保障、汽车、电子信息、工业设计、中小企业服务、园区合作、电力互济等8个专项工作协议,推动两地产业链融合互补。汽车产业方面:协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搭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线上对接平台,组织近百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现场对接。电子信息方面:着眼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走廊,从政府、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工业互联网方面:共同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并上报工信部,推动两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能源运行保障方面:深化拓展天然气、煤炭等9个领域能源运行保障合作,着力构建川渝能源运行保障体系,共同打造川渝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启动首批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创建,聚焦平台共建、政策互利、资源共享,研究起草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文件,并签订若干协议。在生物医药、消费品、先进材料产业等方面组织开展系列交流合作。
陈金山说,通过一系列举措,两地市场主体互动投资活跃,产业协作起势见效,“1+1>2”集群效应初步显现。重庆宗申忽米网在成都双流区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助力川渝共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四川绿然科技集团在重庆荣昌国家级高新区投资建设电子电路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20余家,将有效满足区域对电路板需求,助力川渝联手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20年,重庆、四川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