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角

持续促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

本报讯 “根据‘十四五’国家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精神,建议将养老服务产业作为幸福桐庐建设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完善机制,深化服务措施,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基础保障,提高全县老年人幸福指数。”2月22日下午,浙江省桐庐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在县政府会议中心召开,委员们聚焦养老服务,建言打响“中国长寿之乡”金名片。

近年来,桐庐的养老服务产业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创新项目亮点突出,走出了一条以“四个化”为抓手的幸福养老之路——农村养老微型化、居家养老事业化、健康养生产业化、城区养老智慧化。尤其是农村微型养老机构新模式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推广和社会肯定。

“目前我县60周岁以上老人有10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近1/4,远远超过全国老年人口占比的平均水平,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有1.5万人,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势紧迫,任务繁重。”桐庐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王茂祥建议县委、县政府改革运行机制,促进公建养老机构提质增效;规范制度建设,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基础保障;培育特色优势,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养老服务不能只解决老年人单方面或单层次诉求,而应建设新型多元化养老综合体,提供养老、休闲、娱乐、文化、医疗、智能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江南养生文化村开发有限公司监事长郎涛建议县委、县政府要立足长寿之乡、康养县城定位,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将资源导入桐庐;鼓励“互联网+养老”的深度合作,支持成熟的智慧医疗、生活服务等系统进入社区,真正解决老年人在线订购生活服务、线上问诊、复诊、预约挂号、健康数据监测与跟踪等功能。

桐庐怡生堂公司总经理王冰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桐庐养老机构主要为县乡两级公办敬老院(福利院),用于供养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老人。由于床位数少,而有需求入院的老人数量多,出现一床难求现象。他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针对性强落地性好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民办服务经营型的养老公寓,加大医养结合扶持力度,推动养医融合发展,健全医养服务机制。

(何小华 吴艳华)

2021-02-2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5380.htm 1 持续促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