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角

经略海洋 向海图强

山东烟台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贸区改革创新优势,做大做强临港经济,今年以来,全区签约落地的现代海洋类项目增长3倍以上

□ 张俊鹏 刘建伟

风帆起航再驰骋,大海扬波作和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烟台开发区”)紧紧围绕海洋强省、海洋大市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贸区改革创新优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做大做强临港经济,努力做好经略海洋文章。今年以来,全区签约落地的现代海洋类项目增长3倍以上,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超过50%,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增长率普遍达到40%~70%,在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的大形势下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逆市上扬。

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以创新平台为引领,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金融服务为助力,架起临港经济、海洋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注重平台集聚,打造海洋科创引擎。依托烟台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打造“总部基地+孵化加速器+专业园区”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为海洋经济提供强大的系统化平台支撑。目前,海创总部基地和孵化加速器投用仅6个月,已经入驻中科院烟台育成中心、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经海渔业等海创平台、总部企业17家。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烟台海洋生物转移转化中心、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等重大支撑平台启动运行,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大数据等领域创新加速发展。

注重人才汇集,强化海洋智力支撑。大力实施八角湾“英才计划”,引进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全国第一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来烟建设“研究院+研究生院+产教融合基地”三位一体的一流科教工程。目前,700多名教师和硕士以上专业人才入驻,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智慧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海工类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同步入驻,推出的“企业出题——学校解题”人才培养新模式被全省复制推广。

注重金融赋能,化解海洋融资难题。出台海洋牧场平台管理规定,解决了企业确权办证难题,为资产抵押融资创造条件。成立海洋产业特色支行,建立海洋牧场“白名单”,引导辖区银行提出海洋牧场融资风险评判标准体系。联合太平保险创新推出海洋牧场“保险+信贷”产品,海洋牧场领域贷前、贷中和贷后“闭环管理”联动机制被农业农村部转发,并向全国推广。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涉海产业发展实现跨越提升。

坚持先行先试,趟出海洋牧场建设新路子。依托空港、海港立体交通网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以快捷高效的方式完成苗种从入境到入厂、从入池到入箱的多次中转业务,构建全国首个三文鱼全产业链“引进中转+陆海接力”新模式。

坚持高点定位,培育海洋交通新优势。坚持全域统筹,陆海联动,建成投产国内第一条由港口投资建设的输油管道烟台港西港区烟淄管道齐成支线,推动烟台港服务辐射范围进一步延展。

坚持文旅融合,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名片。以自贸区为窗口、烟台非遗美学为底蕴,突出海洋特色,打造集购物休闲、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绎体验、观光旅游等五位一体自贸非遗美学之夜——“烟台之夜”。现已启动沙滩灯光秀、葡萄酒嘉年华等项目,接待旅客40余万。

海洋保护与开发同频共振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持续创新强海、开放兴海、生态护海,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突出创新强海,加快发展海洋医药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集群,目前开发区已聚集涉及海洋领域的30多家药企、21位高层次领军人才、20余个博士研发团队、25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突出开放兴海,加速布局重大项目。强化海洋领域“双招双引”,一批重量级涉海项目纷纷落地。启动总投资2.2亿美元的“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并积极尝试将巨型海工装备转为文旅用途。落户起重能力世界第二、总投资50亿元的超大型海上油田设施一体化建设、安装和拆解装备“蓝鲲号”,建成后将常年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业,抢占4000亿美元海上拆解市场。

突出生态护海,加快建设美丽海洋。在全国创新推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新模式,变“政府主导政府做”为“政府指导全民做”,构筑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研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

2020-12-28 山东烟台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贸区改革创新优势,做大做强临港经济,今年以来,全区签约落地的现代海洋类项目增长3倍以上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719.htm 1 经略海洋 向海图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