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透视

“三区叠加”系统集成创新 助推自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按照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以济南高新区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与济南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推进审批服务系统集成创新,建立创新、优质、高效、便利的审批服务新模式放大政策叠加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成为改革的一大亮点。

创新服务激发新动能

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承接和运用省级下放自贸区行政权力,是高效便捷服务企业的有力抓手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有效突破口。

今年10月24日,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在济南开幕,永久会址落户济南。山东扁鹊中医院项目的成功落地是这次大会的重要成果,在项目场所、人员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通过容缺受理服务模式,盖上了“自贸第一章”,即第一次使用省级下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行政权力进行审批盖章,极大地压缩了时限实现了“秒批秒办”。

12月初,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以推动济青烟区域联动融合为切入点,主动赴青岛和烟台自贸片区、高新区和保税区沟通对接,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畅通高效的市场准入“互通互办”机制。12月9日,山东自贸试验区首张“异地通办”营业执照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出。济南广庆泽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仅用半个小时就拿到了其在青岛自贸片区注册的分公司营业执照,满足了拓展业务需求,标志着山东自贸试验区企业登记“互通互办、异地同窗”无差别办理新模式正式开启。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打出推行负面清单、精简证明材料、深化告知承诺、全面优化流程、推行独任审批等10条政务服务领域“组合拳”,创新证照申请和审批模式,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等8个事项,实现了企业营业执照和行业许可证一次申请,大幅压减许可环节和审批时间,有效激活创新创业主体活力。

目前,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162项试点任务,实施率90%以上,并相继出台创新措施330多项,形成30多个可复制推广创新案例,受到企业、群众广泛好评。

集成审批推动高效率

按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要求,济南高新区此次改革新组建审批服务部,同时承担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职能。将改革前分散在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管理局、社会事务局、城市管理局、发展战略与宣传策划局、市场监管局、科技经济运行局等多个单位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政务大厅综合管理为基础,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经贸商事、社会事务四大业务板块为支撑,法规监督流程再造为保障的“2+4+1”管理服务架构。

截至目前,已承担按照市局界定范围划转的事项,以及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省政府下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权力事项等共计385项,其中从改革前原部门划转事项275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40项,省政府下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事项87项,并将持续增加审批服务事项。

集中审批促进审批效率大幅度提升。在推进高新东区安居工程项目过程中,审批服务部充分发挥发改、规划、住建、人防等主要审批职能集中融合优势,通过容缺受理、内部并联、统筹推进,推出“四个联合”审批服务,即联合咨询、联合方案审查、联合告知承诺、联合图审。发挥“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优势,创新“全过程咨询+项目管家”的工程建设审批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用“全过程”服务赋能审批流程优化,助力建设手续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在项目确定施工单位当天即办理完毕施工许可证,为群众早日乔迁新居提供审批服务保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所以做到极简审批、极致服务,就是因为站稳了群众立场、强化了宗旨意识。

智慧手段跑出新速度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的有效路径。审批服务部在全省率先打造“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为每个办事主体开设“泉城链”数字保险箱账户。企业开办流程中产生的营业执照、社保登记证明等证照数字化后,自动签发至泉城链企业数字保险箱,证照材料上链共享“还数于民”。通过建立政务可信体系,后续环节直接通过联盟链节点获取相关的证照信息,办事时可直接出示数字保险箱的数字资料,通过“扫码”或“转账”的方式便捷授权、共享使用,政务数据跨部门、跨系统共同维护利用和业务协同办理,创造了新开办企业从一次性递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公章最快35分钟办结、平均办理时间113分钟的“高新速度”,比承诺时间压缩75%以上,有效提升了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感。同时,通过全面梳理企业开办事项流程,在全市率先上线12个面向企业的主题式“一链办理”政务服务,将市场监管、银行、社保等环节形成一个链条,把优化重构的流程固化到智能流水线中自动流转,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创新智能软件机器人的数据双向交互方式,实现综窗平台与各业务系统、专网的互联互通,大厅事项统一数据源管理实时同步在大屏上展示,智能计算平均办件时间,自动排列办件效率,自动轮询窗口办件量,实现了大厅各区域、各模块、各业务类型、各窗口的实时、间段办件统计查询,全面提升审批协同性、全程化、智能化水平。目前,营业执照与刻章备案、社保、公积金信息链上秒连,不见面审批率超75%。

容缺受理带来好口碑

今年10月27日,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宏盛华源铁塔集团公司给济南自贸片区管委会发来感谢信。作为全球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加工能力最强的输电线路铁塔制造集群,该企业因增资扩股和混改需要,决定将总部从外省迁入济南高新区。前期,企业已经做了大量筹备工作,有三笔总计16亿元的资金需要增资变更。如果按跨省企业正常迁入程序至少需要等七八天,企业将面临失去增资良机的风险。得知企业的紧迫需求和实际困难后,审批服务部打破常规思维和程序束缚,主动跨省与迁出地登记机关对接。工作人员远程调阅企业档案,人工录入大量基础信息,最大限度容缺办理、一对一帮办代办。最终,仅凭一份申请表、几张书面材料,用时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宏盛华源这家35年历史企业的变更,保住了16亿投资准时到账。

用改革思维、人性化服务铺设企业登记数据跨省迁移的“高速公路”,为企业赢得了宝贵时间。宏盛华源变更事项的成功办理,正是源于济南高新区推出的“一次办成”“容缺受理”服务。

今年以来,凭借高效的审批服务,吸引了中商惠民、微医集团等一批“独角兽”和行业龙头企业竞相涌入,新增华熙生物、山大地纬、恒誉环保兰剑科技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上市公司达到38家。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不仅让企业和群众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归属感,更以“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据统计,济南高新区11月份开办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市区环比增幅第一,达到32.8%。截至11月底,新增市场主体23,051户,累计达98,121户,同比增长27.12%。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实现进出口额501.5亿元,占全市47%,有效拉动了全市外资外贸逆势增长势头。一项项创新举措,一条条亮眼成绩,印证了改革成效,凸显了强大动能。

【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供稿】

2020-12-2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652.htm 1 “三区叠加”系统集成创新 助推自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