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河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作为云南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贸外资的主阵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改革创新,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在全省稳外贸稳外资中的主力军作用,为云南扩大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外资外贸逆势增长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国际疫情持续蔓延,贸易保护主义回潮,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外贸外资形势复杂严峻,云南外贸外资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外贸外资出现下滑。面对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创新思路,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外贸外资实现逆势增长。
1月~10月,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09.75亿人民币、超额完成任务,其中云南跨境电商昆明综保区报关进出口18.45亿人民币,占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的98.8%。全区新设外商投资项目19个,合同外资5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2.35亿美元,占全省41%、全市47%,提前超额完成今年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全省、全市稳外贸稳外资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工作中,我们一是加强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和《云南省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同时制定出台我区“1+3+N”政策体系,积极帮助纾困解难。二是优质高效服务,针对疫情背景下订单取消、延期等情况,开展银政对接、推动银企互动,复制“信保+担保”融资模式,提供增信措施,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出口信贷支持。三是提高出口退税便利度,实施无纸化、“非接触”式办理,实地核查“容缺办理”“单一窗口退税申报”等,做到该减免的一律减免、该缓交的一律缓交、该补助的补助到位,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四是促进外贸产品内销,引导外贸企业加强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拓内销渠道,提升内销能力,加速外贸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五是畅通国际物流供应链,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中欧班列运输通关便利化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恢复进出口业务,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全面融入和服务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
当前,我们面临的外贸外资形势复杂严峻,压力挑战前所未有。从短期来看,受全球疫情影响,许多企业进出口订单不足、资金链承压,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影响,贸易成本上涨、跨境运力不足,融资较为困难,外商投资意愿受阻,存量外资有限。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昆明片区多年来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产业基础较好,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与相关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有基础、有潜力,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工业大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外贸外资持续稳定增长有条件、潜力和后劲。特别是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对我们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接轨,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自贸区昆明片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导向和改革创新与RCEP的规则、规制高度切合、相互兼容,而且作为联通南亚东南亚的关键通道,我们要全面认识更大范围、更高标准开放与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自身地缘区位优势、发挥产业积累优势、制度创新优势,与RCEP紧密衔接,用尽RCEP规则,全面融入和服务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拓展合作发展空间。
全面融入和衔接RCEP、争取主动。面向企业、商协会和公众宣介培训,使各方面尤其是广大企业熟悉和掌握协定的规则;研究自贸区制度安排与RCEP标准差异,促进从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积极利用原产地政策,培育和推动我国跨国公司到域内国家拓展业务,对照我国在RCEP的关税承诺表,制定进口冲击和贸易救济措施;结合昆明市获批的“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响应和落实研发、管理咨询、制造业相关服务、养老服务、专业设计、空运等新开放领域,加快引进国际服务商;关注其他国家承诺高水平开放的建筑、房地产、运输等领域,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对接RCEP中的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等统一规则,协调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开展贸易自由化的集成创新,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优化国内国际布局、保市场。推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优化国内区域布局、优化经营主体、优化商品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等“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等“三项建设”,提高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帮助外贸企业破解内销难题,引导外贸企业加大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加强电子商务运营培训、搭建进出口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推动进出口产品进超市、进平台,帮助企业增订单、拓市场,促进国内服务业强优势、补短板。
抓实用足贸易政策、强主体。认真落实好有关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对政策进行精准对接、精准推送、精准落实,加大对企业参加展会的补贴力度。通过压力测试和持续创新,寻找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型安排,形成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对符合园区主要产业导向、具有龙头示范带动效应的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相应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招引外资大项目,做到对重点项目顶格对接、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加强对签约外资项目的调度。积极对接有增资潜力、外方未分配利润较大的外资企业,实行重点调度和专班包保,灵活运用减免税费模式创造政策洼地吸引外贸外资企业落户,全力稳住市场主体。
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扩增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鼓励支持本土跨境电商平台做大做强,引导海外代购、直播带货等通过跨境电商实现规模化发展。鼓励企业在相关国家特别是重点市场建设海外仓,完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实现外贸与产业、线上与线下、内贸与外贸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跨境电子商务“国八条”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积极争取新增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精准务实解决企业问题、稳存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能耗和保险、配额等方面的问题。严格落实好防疫要求,建立“快捷通道”,为外贸外资企业重要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急需人员往来提供便利。建立涉外投资审批新体制,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办理周期,实现服务一条龙、办事跑一次、审批一颗章、政务一张网,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释放自贸区制度创新效能、添活力。利用负面清单机遇“先行先试”,着重在金融保险、融资租赁、境外旅游、非学历职业教育、生物医疗保税研发等领域为外商资本进入创造便利。对标国际经贸新政策、新规划、新标准,围绕跨境贸易、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跨境人力资源合作、跨境园区建设、跨境物流和跨境旅游“八个跨境”,推出更多具有集成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制度创新成果。积极向国家申报和建设王家营铁路口岸临时开放,打造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快速集散中心,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作者系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