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企智库

学有所长 用有所专

□ 周洪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跟不上”很大程度上是人才队伍建设的跟不上。就教育智库而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上强调:“加快教育智库建设,统筹各级教科院所、高校教育院系、教育专业学会、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等力量,构建和完善现代教育决策服务体系。”在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智库文件精神、加大教育智库布局与发展的同时,调研也发现研究人员的不足常常让各教育智库要么空有其名,要么成果严重匮乏。这在今后将会成为阻碍教育智库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教育智库建设发展的角度来说,培养专业的教育政策学人才迫在眉睫。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少数几所师范院校的相关人才培养机构本身就是高端教育智库,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的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的道德教育研究所。这使其培养出来的硕博研究生对政策研究把握更具有准确性,是一种“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既然已经有了良好的可学习可借鉴的人才培养基础,同时社会对教育决策咨询的需求度又不断增强,那么就很有必要全面推进相关高校自主设置教育政策学二级学科,为教育决策咨询培养专业性人才。从这一点来看,美国的做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前,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所知名高校早已设置了教育政策学专业,以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并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在其课程设置当中,这些高校尤为关注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注重测量与统计等研究方法的研究。同时,为了确保教育政策研究更具可行性,美国高校还实行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跨行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如兰德公司也参与了教育政策人才培养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评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具有教育学硕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尽快全面推进自主设置教育政策学二级学科,先行组建由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师组成的研究队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政策学人才培养。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已有一定培养规模的高校合作,逐步提升本校培养层次。二是在课程设置时要紧密围绕教育政策研究的目标,加强公共政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而非照搬教育学原理等课程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的精准性。三是一定要加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渗透,特别是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掌握,如教育测量与统计、政策评估等,以助于在政策研究中用数据说话。四是以培养促研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尽可能推动培养机构成为教育智库;反过来也要做到以研促培,以当地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020-12-0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144.htm 1 学有所长 用有所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