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筑梦“童心港湾” 关爱留守儿童

河北滦平县牢牢把握“选、建、管、用、联”,推进5个“童心港湾”建设试点落地实施

“童心港湾”是共青团中央在村级层面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在全国留守儿童比较集中、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12个省43个县113个村试点先行。河北省滦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毗邻北京,县内居民多在北京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县内现有留守儿童1536人。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滦平县牢牢把握“选、建、管、用、联”5个关键字,稳妥推进共青团中央5个“童心港湾”建设试点落地实施,着力打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

把握好“选”字这一前提,广泛调研,靠前沟通。“童心港湾”试点工作能否落地落实,选好项目村是前提,选好“童伴妈妈”是关键。滦平县超前谋划,围绕建设点选址、“爱心妈妈”选配、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4个方面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选取了5个留守儿童较为集中、镇村两级意愿强烈、场地上有打造空间、公益志愿服务有一定基础的村作为项目村,并高标准选配“童伴妈妈”。目前,与项目地镇村座谈交流12次,线上线下培训“童伴妈妈”14次,5个试点镇村两级高度关注和支持“童心港湾”工作,“童伴妈妈”各司其职,工作长态化开展。

把握好“建”字这一基础,阵地联动,规范标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本着摸石头过河的想法,选取了工作基础较好的一个村进行率先打造,人财物等优先进驻,试验运行。试点村探索出与党建阵地形成联动,硬件配置要环保舒适、满足孩子共性需求,装修要统一规范、功能分区合理、凸显共青团元素等经验后,其余4个村立即跟进推动,两个月内5个高标准“童心港湾”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5个“童心港湾”覆盖留守儿童400余名,团中央、全国青马班、团省委、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四级优秀团干部先后前来观摩调研。特别是阵地建在村部,形成了党团阵地联动效应,更多村民因为“童心港湾”项目了解共青团、认可共青团。

把握好“管”字这一重点,建章立制,强化督考。“童心港湾”运行以来,按照管好“人财物”这一要求,严格落实《童心港湾安全管理制度》《童伴妈妈职责》等制度,实行“童伴妈妈”量化评比机制,按照每月集中培训1次、活动指导1次、观摩互评1次、点评量化1次的频次,激励“童伴妈妈”之间比学赶超,提升关爱服务质量。同时,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底数、家庭需求、人员动向,对留守儿童实行分类动态管理。截至目前,“童伴妈妈”实地家访、校访、电话访、网络访1300户次,参与家长、老师500余人次,确保对留守儿童知根知底、严管厚爱。

把握好“用”字这一核心,精准服务,务求实效。根据各村留守儿童需求实际和特定时间节点,本着将共需性活动做经常、个性化需求活动做出特色的原则,建立了“服务菜单”,在特定时间节点和日常开放过程中先后联合检察院、公安局、碧桂园集团以及“爱心大使”和青年志愿者60余人次,开展思想引领、感恩教育、防性侵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送课下乡、健康义诊、捐赠慰问、团检护航等活动70余场次,服务留守儿童2100余人次,“读书圆梦”“港湾圆你钢琴梦”“小小朗诵家”等活动受到孩子们的一致欢迎。特别是疫情期间,组织“童伴妈妈”开展精准摸排、精准送教和精准服务“三个精准”活动,受到留守儿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把握好“联”字这一优势,整合资源,提档升级。滦平县发挥外联优势,整合三种资源,助力“童心港湾”建设提档升级。一是积极整合党政资源,与县级职能部门阵地联建、队伍联动、活动联办,启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情暖童心”活动品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受到社会各界更多关注。二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外联人民日报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密云团区委、碧桂园集团等爱心单位和组织,为“童心港湾”捐赠钢琴5架、电暖气20台、防疫物资500余套、各类图书近万册,发放助学金89人,圆梦“微心愿”220人。三是积极整合志愿者资源,创新“爱心大使”制度,涵盖领导干部、警察、医生、教师、企业家等各行各业39人,“爱心大使”和青年志愿者在周六日发挥自身所长,配合“童伴妈妈”开展活动,切实为孩子们带来温馨与快乐,也让外出务工父母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滦平县委改革办供稿)

2020-12-01 河北滦平县牢牢把握“选、建、管、用、联”,推进5个“童心港湾”建设试点落地实施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2838.htm 1 筑梦“童心港湾” 关爱留守儿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