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单爱东 施太永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落细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奋战奋进全省“争先创优”行动,全县经济运行呈现“V”型反弹回升,前三季度GDP增长1.3%,较上半年提升2.4个百分点,成功转负为正,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永嘉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千年古县、浙江老革命根据地县,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温州模式”的典范。“十三五”以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永嘉“两个分量”重要批示精神为统领,全面加速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2016年~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5%,5年中4次获得市对县考核优秀,连续4年位列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考核前三,成功跻身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聚力三大攻坚
夯实高水平全面小康基础
“十三五”期间,永嘉县精准发力推动脱贫增收,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县情,锁定文旅、农旅、体旅融合发展主攻方向,相继推出农特产品统购统销、飞地抱团、扶贫折股量化等特色帮扶项目,加速让产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十三五”以来,永嘉县成功消除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实现经营性收入8万元以上村社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达7.3%和8.4%,乡村振兴工作成为全市唯一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的县(市、区)。
全力防范重大风险,为全面奔小康建立保障。在抗击“利奇马”中,仅用139天就完成山早安居小区搬迁入住,灾后重建成效得到省委原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第一时间成立最高规格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严格落实“十个最严”“25+1”紧急管控、“精密智控+硬核隔离”等措施,以强大管控力遏制疫情传播力。
保持定力抓好污染防治。与此同时,在楠溪江中上游实施严格的工业“零准入”,在全市率先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机制,仅“十二五”以来否决的项目投资额就达200多亿元,楠溪江中上游常年保持国家I、II类水质,五年两夺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域美”已经成为永嘉主色调。特别是今年3月,《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实施,有力做强生态保护的法律支撑。
聚力产业提质
加快高水平全面小康步伐
为了加快传统产业重塑,永嘉县在“十三五”期间,谋划实施“5311”现代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全国首个NB-IOT智能泵阀联合创新实验室和四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带动效应,全力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9.9%、排名全市前列,成功入选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创成省级经济开发区。
同时,永嘉县通过狠抓新兴动能培育,加速产业提质。先后建立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布局新基建、云经济、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打造瓯江北岸科创走廊、三江数字产业园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科研经费33.1亿元、年均增长10.7%,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在10%以上增长。特别是主动借力疫情倒逼,创新推出楠溪“行”云平台,精心组织“E嘉人”全民直播节等活动,成功签约落地浙南首个阿里巴巴闲鱼直播基地,今年1月~9月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3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致力拓宽旅游发展路径,聚焦打造长三角一流的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两大“国字号”创建为主抓手,以岩头枫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桅岩——龙湾潭景区、大若岩——永嘉书院景区等三大核心板块为主阵地,统筹打好接待配套提升、特色产品打造、精准市场营销“组合拳”,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等称号,跻身2019年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今年,永嘉县还创新推出“夜游楠溪”“两岛两村”等新产品,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第三季度单季永嘉县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门票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9.0%、68.5%和56.5%,全县旅游业快速回暖。
聚力民生事业
淬炼高水平全面小康成色
为了加强民生保障,5年以来永嘉县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共同繁荣、全面发展,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连续3年达80%以上,高考成绩连续11年刷新历史纪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成为全省典型,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100%、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获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成国家卫生县城、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
与此同时,围绕“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圈”建设,高质量构建“1+10+N+X”文化驿站服务网,深入实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百千万”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诗路e站体验中心,先后获评“中国诗歌之乡”、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全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县。特别是紧扣“移风易俗”这个关键环节,在全市首创“寿桃基金”,创新推出“二维码+鹅卵石墓碑+草地”生态公墓模式,大力倡导婚丧嫁娶新风尚,每年红白喜事支出节省超50亿元,得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
此外,持续发力推进平安永嘉建设、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实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66条”,深化完善“智慧应急一张图”云平台,安全生产主要指标连续13年下降,刑事治安警情创12年来新低,成功实现“平安十一连创”,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市第二,“4+1”基层人民调解模式、“三资”智慧监管等一系列创新做法分别在全国、全省进行推广交流,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聚力区域协调
拓展高水平全面小康空间
首先,全面拉开发展框架。锁定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深入实施“5151”交通战略,统筹抓好全省1小时、中心镇半小时、城乡微循环等3个交通圈,成功争取杭温高铁在永嘉两处设站并开工建设,相继建成乐清湾货运铁路支线永嘉段、223省道福沙段、上瓯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进一步巩固对外“四高二铁”、县内“四横三纵”的大交通格局,“十三五”期间累计交通投资达160亿元、较“十二五”翻了一番,公路总里程数达2816公里、位居全市第一。
其次,全力提升城市能级。近3年来,该县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温州中心城区一体化战略,精心编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以瓯江北岸核心区、温州北高铁新城、上塘精致县城三大千亿级城市平台为重点,统筹抓好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温乡城、雅林“未来社区”等一批城市标志性项目,有效推动“大建大美”向“精建精美”发展,全力打造瓯江北岸城市新高地。
再次,奋力加速城乡融合。聚焦沿江城市、山区中心城镇等重点板块,坚决打好“拆、改、建”组合拳,加速推动人才、政策、服务等关键要素向农村延伸、向山区流动,全力构建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十三五”以来,永嘉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1.08%提升到去年的65.06%,城乡收入比由2.08降至2.01,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