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

抓就业“造血点” 探索扶贫新路径

滴滴出行、到家集团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书写就业扶贫“大文章”

□ 司 倩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不仅可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还可以激发人民的智慧,创新就业方式和途径,想要实现脱贫,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方式之一。

据了解,滴滴出行作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共享出行平台,是中国共享经济、“互联网+出行”的典型代表。目前,他们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为5.5亿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出行服务,年运送乘客超过100亿人次,每年在平台上获得收入的司机超过千万。同时,滴滴更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灵活就业平台之一。过去一年,滴滴共创造1360多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直接带来灵活就业岗位760万个。围绕其生态有3000多家租赁公司,间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600万相关就业岗位。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滴滴出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结合互联网+出行实践,深入研究,摸索出了一条“1+N”的扶贫新路。其中,“1”指的是就业扶贫,有了就业,就有了收入,生活也就更有希望;“N”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业务手段,推进交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扶贫等多种模式。

区域资源优势发展不足、地理位置不好导致信息闭塞等是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互联互通互惠为特征的网约车新业态,在为贫困地区百姓带去便捷出行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2019年9月19日~2020年9月19日,共有来自82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11.5万名网约车司机进入平台获得灵活就业机会。

今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开展的“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号召引领下,滴滴出行积极围绕“促就业助脱贫”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技术优势,快速梳理内部招募需求,结合贫困地区劳动力特点,协调各业务线,向贫困地区尤其是52个尚未摘帽的贫困县定向开放了一批入职门槛低、工作上手易、薪资待遇较高的工作岗位。

此外,滴滴还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带到贫困地区,将滴滴出行的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帮助贫困群众共享先进技术发展成果,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同样在就业扶贫中先试先行、扶贫成效显著的还有2014年成立的“互联网+家庭服务”平台到家集团。2018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莅临到家集团考察调研,对到家集团在就业扶贫领域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到家集团以居家场景为核心,以上门服务为切入点,是国内领先提供一站式、标准化和全品类服务平台。该集团有员工6000多人,提供的服务覆盖6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6年来,该集团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注入短途货运、家庭服务等民生行业,助力行业数字化升级和提质扩容,努力为奋斗者提供就业创业的舞台。数据显示,在到家平台入驻的劳动者服务了4000多万个家庭,时长超过8亿小时,2019年为劳动者增加近200亿元收入。

据介绍,天鹅到家在全国建有66处培训基地,为不同基础的蓝领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进阶培训。其包括10所大型菲佣式培训基地,有230位专业培训讲师,累计培训了150万劳动者。截至目前,天鹅到家累计帮助28万贫困地区劳动者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3,643人,人均月收入超过5000元,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今后,滴滴出行、到家集团将积极吸纳贫困地区百姓及重点群体就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同时,也将持续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不断扩大扶贫成效。

2020-10-28 滴滴出行、到家集团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书写就业扶贫“大文章”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1507.htm 1 抓就业“造血点” 探索扶贫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