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察

贫困移民小山村的美丽蝶变

湖北孝感市双峰山上湾村乘着“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改革春风,从深度贫困库区移民村华丽转身

□ 易 飞 聂 慧

“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双峰山上湾村90后村民周伦说,“从2015年开始,政府就派扶贫工作队进驻上湾村,帮助上湾建设基础设施、引进扶贫产业项目、改造村里的人居环境等,建成后村里的人流量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省城、市区、县城的居民来观光旅游度假,我就想到自己居住在上湾村,在家开农家乐肯定有生意。说干就干,立马转让掉位于孝昌县城的装饰公司,回家建了这个‘贵和山庄’,经营住宿、垂钓、棋牌、烧烤、卡拉OK,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综合收入100万元。”

据介绍,周伦的贵和山庄开业后,带动了村里的两户贫困户就业,帮助村民销售新鲜蔬菜、土鸡、土鸡蛋,土鸡100元一只、土鸡蛋1.5元一枚,常常供不应求。

“上湾渔家”老板周博从2010年开始经营餐馆。因为周博的母亲做农家菜特别好吃,于是就在自己家搞了个小型餐馆,主要客人都是村里的村民,家里来客了,不方便招待,就到餐馆吃一顿,消费也不高。

“从2017年开始,我们餐馆的生意就明显好转,每年的纯收入超过20万元,今年国庆期间,上湾渔庄接待就餐客人800多人次,纯收入2万多元;主要是村子里环境好了,周边城镇居民来游玩的人日益增多。”周博高兴地说,“餐馆生意忙不过来,我们聘请了村民黄吉凤、李普辉到餐馆务工,每月工资2000元,每年大概在餐馆务工10个月。黄吉凤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公爹、公婆身体不好,让她在餐馆务工,顺便照应一下病人。”

周博大学毕业后在武汉某设计公司工作,随着父母年纪渐长,孝顺的周博毅然辞职回家,担任起上湾渔庄的“少掌柜”。下一步,周博打算扩大经营规模,更多地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改造升级村湾环境

打好乡村旅游牌

上湾村位于孝感双峰山东南部,滑石水库上游,1958年兴修滑石水库时移民安置建村。全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国土面积7739亩,山多田少,交通不便,全村聚居在一个自然湾,共93户326人,口粮地不到40亩,属于深度贫困移民村。

作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下辖的自然村,上湾村先试先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呈线状、片状有序整体推进,逐步形成“旅游小镇+美丽乡村+保留村庄”的乡村旅游示范带一体化格局。

该区投资200万元对上湾村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刷白、仿古装修,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尽显徽派建筑的庄重大气;二是沿水库沿岸兴建亲水平台和休闲亭阁,供过往游客疲劳后小憩;三是兴建上湾村广场和村委会门楼,让村民有锻炼健身的场所。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服务游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上湾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9家,每年纯收入达到200多万元。改造后的上湾村游人如织,节假日的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需要提前预订才有客房,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可以直接带动50多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大力发展扶贫产业

促进上湾持续发展

2015年,上湾村正式纳入建档贫困村,根据孝感市委安排,由市经信委、政研室、银监局、市农商行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上湾村。

要想富,先修路。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首先着手修建公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上湾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全部修通了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级亮化工程,建成了雨污分离的污水处理厂。

光伏发电产业的建设,让贫困户得到了实惠,分享到了红利。2019年发电收入8万元,2020年有望突破12万元。

茶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工作队和上湾村委引进品牌茶叶生产企业到上湾发展茶产业,增加茶业的品牌附加值,增加收入,带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效益明显。

截至9月底,扶贫工作队帮助该村引进扶贫项目33个,投资资金1700多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持续引进的扶贫产业给上湾村带来活力,培育了造血功能,2017年该村整体脱贫摘帽。双峰山旅游区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巩固4S景区及迈向5S景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双峰山旅游及周边乡村景点“一日游”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契机,村民、村集体收入稳定,也为脱贫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0-10-19 湖北孝感市双峰山上湾村乘着“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改革春风,从深度贫困库区移民村华丽转身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1139.htm 1 贫困移民小山村的美丽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