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智能”新津 “智造”未来

成都市新津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依托,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化创新引领示范区

位于新津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 (新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 本报记者 王 进

□ 何子蕊

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重要节点的成都市新津区,是成都“南拓”主战场,肩负着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区、双流区共建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任。

近年来,新津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以生态圈的理念引领产业功能区发展,以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智能科技,做强极核功能,聚集以格力电器、银隆新能源、新筑股份、中车长客、新希望等为代表的企业500余户,推动构建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面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叠加,新津主动创新谋划,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天府数智创谷”,以科创育产业、以产业带应用、以数字促融合,着力建设创新创业高地、应用示范高地、集成服务高地、装备供给高地,塑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化创新引领示范区。

以“人城境业”融合创新生态链

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化创新引领示范区,新津的底气从何来?与沿海地区相比,基础和资源并不占优势,新津又靠什么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这里是公园城,这里有天府梦想!”“我们建设‘成南(成都南部)新中心 创新公园城’,就是要通过全域人城境业融合的路径创新,加快迈向产业演进的高级体系。”新津区区委书记唐华的这些讲话中,透露出新津这座千年古城的隽秀、豪迈与灵气。

“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新津,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第一站”,如今又是“成都南大门”。新津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有羊马河岸边轻风拂柳下的鸟语花香,又有西河滨水潋滟中的晴天暖阳;既有白鹤滩廊桥花径的花香扑鼻,又有斑竹林里竹叶的醉人芬芳。

金秋九月,老码头的小渔船、林盘里的微书吧、小巷里的冰咖啡,山水新津显得更加和谐柔美;穿行在街区中的一辆辆新能源公交和奔驰的地铁,则在诉说新时代背景下“新津造”的自豪与荣耀。

“新津实施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综合开发、打造‘TOD+5G’公园城市社区典范,将形成‘人城产’融合的高地。”西南交大(上海)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晓兵说。

“新津两山相拥、五河汇聚,在发挥资源、改善环境、吸引人才、导入人流等方面做得很好。”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匡晓明评价道。

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新津当前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公园城市理念为统揽,新津已打造成为天府之国的一片“超级绿叶”——这里有最适合工作生活的创新社区,最适合场景创新的城市底座,最适合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最彰显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在新津彰显公园城市“创新表达”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明珠公园更是一颗闪耀的明珠。

天府明珠公园离成都市中心约35公里,在这里,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呈现出山水呼应、蓝绿相融、疏密有致、气韵生动、产业兴旺的城市意象以及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虽然新津的面积很小,但区委、区政府发展的决心很大!”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聚焦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构建智能科技的共生场景、功能复合的第三空间、公园城市的创新表达。园区将探索形成“管委会+专业公司”的园区专业化管理运营模式;推动形成“管家式”“一对一”“定制化”企业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坚持“定期会诊”“一事一议”促进功能区高效运转。“76平方公里的园区高品质科创空间,足够让每个投资者在里面从容布局、大展宏图。”

以项目为中心做强产业链

近年来,新津在四川率先出台首个“民营经济十八条”“智能科技10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10条”等系列产业政策,纵深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1+4+N”智慧服务体系,着力构建营商环境3.0版。近日公布的“2020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榜单中,新津排名第13位。良好的产业生态和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一个个重点项目纷至沓来。

7月3日,成都易迅光电二期26个产业化项目落户新津智能装备产业园,预计到2022年投资122亿元,建设120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6000人就业,满产年营收将超200亿元,新津将因此一举成为国际领先的OIS防抖马达研发生产基地;8月31日,成都新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2020年第三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此次集中开工涉及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137.8亿元,涉及智能制造、科创孵化等多个领域……

作为成都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四基地、两支撑”的核心集聚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做强产业链,先后引进了投资10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投资50亿元的格力智能洗衣机项目。今年1月~6月,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共推进项目建设44个,总投资290.25亿元,园区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日趋完善。

这样的发展态势,正如唐华所讲:“新津的资源本底与外部动能嫁接,必将带来价值释放的井喷之势;新津的内在积蓄与时代机遇碰撞,必将造就一触即发的蓬勃生机。”

目前,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围绕智能交通装备及核心部件、智能家居及智能硬件产品、绿色食品及供应链系统等三大重点细分领域,一年夯基础、二年做深耕、三年塑品牌。到2022年,三大重点领域企业力争超过400家,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

“新津是四川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我们加入到新津,对公司未来产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助力。”上海新增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宾表示。

以科技为支撑构筑创新链

今年7月15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先行、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这与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近年来致力于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的做法和举措高度契合。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新津已经勇立时代潮头。

“围绕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新津已经锚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新津将加快推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转型升级,其中,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是核心要义。”新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恩洪表示,“当前,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正以重大项目抓实落地为抓手,聚焦产业发展所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赋能。”

坚实的举措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记者日前从新津获悉,中车长客已与新津就中车长客西南总部基地、无人驾驶试验线等项目落地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达成一致,明确将把以色列等地的海外订单放在新津生产制造,同时,将加快区域供应链构建,聚焦产业共生,塑造轨道交通“成都品牌”。

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拟将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行李全程跟踪系统”研发布局新津,该系统中的身份管理认证系统、哈希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等技术国际领先,目前已在全国多个机场应用;9月4日,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新津签约,将共同推动天府智能科技产业孵化器项目——四川大学(新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项目落地实施……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创新链正在产业链和生态链的融合延伸下快速提能升级。

今后,新津将着力提升轨道交通产业能级,推动氢能和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促进智能机场系统升级,发展智能交通后市场服务,到2022年,智能交通产业聚集企业100户以上,总产值达120亿元以上;将发展智能家居产业集群,拓展智能装备各新兴领域,构建智能关键技术体系,到2022年,智能家居及智能硬件聚集企业100户以上,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将加快推动食品生产智能化改造,打造柔性化食品供应链,到2022年,绿色食品产业聚集企业达100户、总产值达180亿元以上……

站在城市理想的关键时点,“智能”新津正以磅礴之势“智造”崭新未来。

2020-09-29 成都市新津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依托,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化创新引领示范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725.htm 1 “智能”新津 “智造”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