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透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 有望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 刘红霞

中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林毅夫看来,理解新发展格局,首先要看到格局中既有“国内大循环”,又有“国内国际双循环”,前者为“主体”,后者则要“相互促进”。“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把两个循环割裂开来。”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共赢的选择。过去中国发展更为倚重“两头在外”的国际市场,随着经济体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中国对内需的依赖逐渐增强。

数据显示,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8%,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从国际上看,经济体量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服务业占比越高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有更多的(部分)在国内消化。”我国2006年出口占GDP的比重超过35%,随后逐渐下降,到2019年降至17.4%。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的美国和日本,出口占GDP的比重都在10%左右。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经济体量和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未来我国国民经济会更加依赖国内循环,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渐进的转变过程,这个规律解释了为什么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林毅夫认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论断。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但这并不是说国际循环不重要,我们依然要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然要扩大开放、拥抱世界。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大约30%,在新发展格局下,一个依然开放、扩大开放的中国有望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2020-09-2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630.htm 1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 有望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