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之声

本报点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于自身美的追求催生了火爆的美妆市场,有“食用级”的化妆品,也有“黑科技”美容仪,还有“不含防腐剂”的原生态护肤品……名目繁多的美妆产品、层出不穷的护肤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食用级”护肤品之所以成为焦点,正是因为其迎合了人们对化妆品安全性的需求。但是正如专家表示,从现有的标准以及规范来说,化妆品是不可以食用的,亦不存在“可食用”级化妆品这个概念。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号称“能吃”的护肤品,终究是商家为了宣传效果而使用的市场语言,将护肤品当作“食用”不必当真。

因此,正确认识“食用级”护肤品,引导美妆行业健康发展,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消费者不能过于迷恋,须认识到这只是商家的一种销售“套路”。而若对此痴迷,甚至以“食用级”来评判化妆品质量,或者对此类化妆品进行食用尝试,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更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食材成分直接和其他化妆品混合到一起。毕竟,化妆品再怎么宣传是“食用级”也不等价于食品。

二是商家要诚信经营,少一些噱头宣传。多一些质量把控。正如媒体指出,如果明明不能食用,却标注“食用级”,这就涉嫌虚假营销。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商家,依法诚信行事才是正途。比如,严格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防腐剂的化妆品是安全的。企业若实打实的做到此,就能够靠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完全没有必要在宣传上玩套路。

三是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对于虚假宣传的化妆品和经营者要及时肃清。对于违法违规者,有关部门应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同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上市产品合格安全,以推进化妆品产业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

2020-06-1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7373.htm 1 本报点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