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官琪 吕 浩
“2019年,江苏徐州在全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一举打响了淮海经济区最安全城市的品牌!”徐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王巧全激动地说,“这,从公安角度为增强徐州综合竞争力提供了保障和支撑,有效地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
打造平安家园
提升城市安全环境美誉度
王巧全说,2019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先后开展了涉企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梳网清格、“汉风行动”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旨在加强社会治理的专项行动,有效地实现了“案件、事故起数、违法犯罪警情”“三下降”和现行案件破获率提升的“三降一升”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较大幅度提升。
集群出击打击犯罪,有力净化社会风气。2019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相关部署,主动以涉企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和梳网清格为抓手,发起“集群战役”,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不断健全深挖深打、固本强基的长效机制。由市局主要领导带头,对全市重点企业开展定点包挂工作,全面加强了企业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积极协调警力重点整治企业周边秩序,严厉打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此外通过加大安保设施投入、设立驻企警务室、培训安保人员等方式,完善了警企治安共防机制。今年以来,更是以严打整治“汉风行动”为统揽,严厉打击涉企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套路贷和针对企业的“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深化网络黑灰产业等网上乱象的集中整治,形成强大威慑,有效遏制了涉企犯罪行为发生。今年一季度,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数分别同比下降7.72%、15.26%,破案率同比上升15.53%,社会风气得到持续净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全市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整治交通违法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去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结合“梳网清格”会战,建立“人、车、路、企”4类隐患数据库,落实各项举措,推行综合治理,全面消除隐患、降低安全风险,有力地维护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在“路”方面,紧盯7条高速公路、8条国道、21条省道和县乡道路,开展滚动式排查和有序治理;在“人”方面,紧盯重点车辆驾驶人,联合多部门开展驾驶人“背景起底”行动,对不适合驾车的驾驶人落实管控措施;在“车”方面,持续开展源头隐患清零,滚动清理逾期未审验车辆;在“企”方面,联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局召开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监管暨重点运输企业集中约谈会,与74家重点运输企业签订了安全行车责任状,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全市查处各类违法438.4万余起,其中“三超一疲劳”34.3万余起、酒驾6281起、醉驾877起,今年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93%、40.23%,未发生较大以上交通事故。
升级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基础管控机制。今年以来,市局全面部署开展“梳网清格”,通过把警务责任区科学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深耕细作、精细管控,逐步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一是筑牢了社区防控“压舱石”,坚特社区警务、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三位一体”,大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探索家庭式、共建式警务室建设新模式,建立社区民警“每日工作清单”制度,全面加强“一标多实”基础信息采集,加快“全息图”平台建设,实现了各类要素的“一图展示”。二是打造了圈层防控“铁桶阵”,围绕“一个人进入我市尽在掌握之中”的目标,认真总结固化疫情防控和重大活动安保区城警务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淮海经济区公安机关联合指挥行动、人员案件甄别、省际边界査控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到了“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三是守好了单元防控“主阵地”,按照“分层布局、系统整合、形成闭环”的要求,加强了警务工作服务站和内保重点单位警务室建设大力推行交警“路长制”和巡特警“巡长制”,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金融”等“平安+”创建活动,连片成面、堡垒推进,以一个个单元“小平安”累积全市“大稳定”,极大地提升了全域安全、本质安全和常态安全水平。
突出公平正义
提升城市法治形象美誉度
王巧全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徐州市公安局从打击违法犯罪着手,致力完善长效保护机制,致力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力地提升了徐州法治形象。
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维护企业自主创新。近年来,徐州市公安局结合“梳网清格”行动,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优势,把警力下沉到网格中,定期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企业走访,全面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将所有拥有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项目和核心商业秘密的企业登记为重点企业,研判搜集线索,共商护权维权计策,不仅为服务和保障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同时为精准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重要研判依据。2019年至今,徐州市公安局共立侵犯知识产权案件92起,破案60起,涉案价值4855万余元,抓获嫌疑人224名,有力地保障了市场法治化环境。
规范涉及民营企业执法行为,维护企业平等发展权利。围绕如何促进和保障徐州市民营企业发展,市公安局主动自我排查、跟进服务,先后开展了涉及民营企业执法问题排查整治、涉及民营经济的规章文件清理等专项行动,并从源头执法抓起,着重纠正差异化、选择性执法。此外,通过组织民警和文艺小分队开展“送安全进企业”和“平安在身边”活动,全市公安广泛深入民营企业聚集区和建筑工地,开展企业服务和文艺宣传,在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努力为全市民营企业营造一视同仁、依法行政的公平发展环境。
出台服务经济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渡过难关保驾护航。近年来,市公安局先后推出了《优化公安营商环境12条措施》《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十二项措施》等一批优惠政策,对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徐州市企业、助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市公安局还通过积极推广使用市企业服务平台、优化公安“微警务”服务功能、做强“企事业单位智慧服务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公安服务网上办理水平,强化了与徐州市企业界的沟通畅联。
推动文明建设
提升城市生态建设美誉度
王巧全告诉笔者,去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立足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将社会风尚、生态建设融入城市文明实践,在培育有情有义的文明风尚、碧水蓝天的文明生态、安全有序的文明交通方面进行了有力引导,推动了徐州城市文明城市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先进生产力在徐州的加速聚集。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为降低空气污染指数,打赢蓝天保卫战,徐州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从机动车污染防治和市区烟花爆竹禁放工作着手,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方面发布了《关于限制黄牌货车(含专项作业车)和高污染机动车在市区部分道路通行的通告》和《关于重污染天气对市区道路实施临时交通限制的通告》,依托市区20个大气污染治理联合值守点,开展机动车扬尘尾气、物料抛洒滴漏、油品使用抽检执法。去年以来,共查处渣土车尾气扬尘违法1000余起,物料抛洒滴漏520起;另一方面按照“全民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出台了《徐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强力推动烟花爆竹禁放工作深入开展。此外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社区公告等信息媒介,持续组织开展烟花爆竹禁放社会面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人人知道禁放、人人参与禁放”的浓厚氛围,切实改善了市区空气质量,为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做出了公安机关应有的贡献。
集中整治网络不文明现象。2019年以来,市公安局主动开展“护网”专项行动,积极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党政机关网站的安全防护;强化网民、网络社区、大型互联网企业和上网场所等互联网要素管控,大力加强网上公开巡查执法,全链条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网上诈骗、网络赌博、黑客攻击等涉网犯罪;牢固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理念,按照“时度效”原则,健全完善重大敏感舆情24小时预警处置机制,牢牢掌握了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导权。此外,徐州市公安局还组织专业力量定期对全市网络开展远程检测、攻防演练,全力维护了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安全,在互联网上扎扎实实地做到了立规矩、明底线、正风气,形成更加鲜明的“徐州规矩”,营造了清朗网络空间。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良好风尚。见义勇为、扶危济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市公安局作为全市见义勇为的主管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持续加大见义勇为奖励表彰力度,及时协调民政、教育、卫生、人社等部门,充分落实对牺牲人员家属和受重伤见义勇为人员优抚、评烈、医疗、入学等政策的方式,健全了奖励抚恤、荣誉申报等规范化制度,并从制度层面为见义勇为英雄们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修建见义勇为英烈广场,使徐州成为全国首家拥有专门的见义勇为纪念广场的地级城市,为见义勇为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此外市公安局还积极携手媒体,在徐州市电视台开设了见义勇为专题节目,在徐州日报警方专刊开辟了见义勇为专栏,深入报道见义勇为英雄事迹,进一步弘扬了主旋律、唱响了正气歌,推动了“有情有义”的徐州精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