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紧抓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深化疏解、强化治理、优化提升,形成了温榆河公园建设、文化三里屯建设等一批亮点,城市发展品质明显提升,区域功能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加强统筹
朝阳区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明确“五个当好”角色定位,自觉从“要我疏”“要我治”转向“我要疏”“我要治”,在“疏整促”上形成高度共识、强大合力。
同时,注重在组织领导、政策护航、风险防控、宣传引导、建章立制等方面下功夫,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总指挥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孙河乡“六个一线”工作法、三里屯街道“四千四万”工作真经等一批成功经验。先后制定完善农村地区和街道地区功能疏解、商品交易市场疏解、一般制造业调整退出、“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等资金办法,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退出提供政策资金保障。
综合施策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功能优化腾出大量空间,朝阳区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不符合首都功能战略定位的功能退出,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聚焦低产出、高耗水、高耗能等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低效产业,坚决推动疏解清退和调整转型。
2014年以来,共疏解升级商品交易市场304家,疏解转移一般制造业企业352家,疏解物流中心121个,清理整治出租大院和出租公寓1300家,疏解教育培训机构37家。聚焦城乡接合部地区,结合“一绿”、棚改和重点项目建设,拆除腾退违法建设3827万平方米。
精耕细作
为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朝阳区积极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紧扣“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区、各类国际化社区承载地”的定位,不断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
瞄准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违法经营、违法出租等痼疾顽症,着力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开墙打洞”等九项综合治理行动,基本实现违法群租房、地下空间违规住人、散乱污企业、开墙打洞等治理类任务动态清零;编制完成《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对朝阳区界面、街道、街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具体管控设计引导,公开招募责任规划师深度参与城市治理。
疏补并举
为实现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打造和谐宜居朝阳。朝阳区紧扣“七有”要求、“五性”需求,统筹疏解腾退空间利用,着力“补短板、促提升”。大力实施“留白增绿”,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实现新增改造绿地2925公顷;坚持“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转型升级60余家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2020年,朝阳区将继续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科学、系统谋划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减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贡献朝阳力量。
(本版文图由朝阳区发改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