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观察

数字化时代出版业 变革之道

□ 阴耀华

随着数字化发展的潮流,互联网及各大媒体平台对于社会现实的冲击影响巨大。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词语,更是代表着社会产业与营业模式的变革。对于出版业而言,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以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单一的生产方式在增加了费用的同时也阻碍了出版业的变革。

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改革出版业,使出版业适应当下社会发展新模式?

数字化时代对出版业带来挑战

传统的出版业是以纸质作为文字的载体并进行书籍出版,形成了出书、印书、卖书的一条产业营销模式,这种影响模式在数字化的前期是出版业生存的基础,独立的劳动分工形式与专业的人员配备,在推动了出版业发展的同时也阻挡了国外出版业的入侵,为人类知识的传播提供了重大贡献。数字化时代,消费者不需要去书店或者书本上获取知识,仅从一些新型产品与媒体平台上便能获得需要的知识,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传统的界限逐渐透明,消费者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所以,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产业与消费的需求。

第一,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模式。原有的垄断生产被打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版行业之间的竞争。出版机构在我国的责任不仅是生产印刷书籍,更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能,数字化之前的时期是属于国家专营的特殊机构。国家出版相关规范制度对出版业实行垄断,各大行业之间分工明确、运营正常,竞争压力较小。但互联网的时代不仅是出版业可进行制作出版,社会人员都可进行相关创作并发布,虽然以个人或团体经营的私人出版机构不如国家出版机构文字准确、质量高,但这一形式对传统的出版业造成了重大的冲击。消费者阅读形式转变,越来越多的书店无人问津,难以生存。

第二,传统出版业营销模式单一,核心竞争力较弱。传统出版业通过出版社、发行机构二者相互协作进行盈利,整体行业利益简单明显但较为脆弱。在专营制度下出版业逐渐失去了策划、编辑等重要能力的竞争,导致创作能力的不足与变革能力的退化。专营制度的发展在国家发展时期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已不适应愈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更加不适应互联网体制下的信息传播。

数字化时代对出版业带来的机遇

“危中有机”,以科技与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发展为传统出版业增加新活力,推动出版业变革。

首先,新型出版机构是数字化改革的先驱。随着各类阅读器迅速发展以及西方新型文化的逐渐兴起,适合现代年轻人的阅读设备日益精美,这些平台与模式开创了出版业发展的新空间。因此可以预测,传统的出版业若不变革,将难以发展。在互联网普及全民的进程中,依靠其运行的新型出版机构也逐渐变强。针对传统出版业来说,这种新型出版机构是争夺资源的有力者,也是数字化改革的先驱,开辟了出版者发展的新路径。

其次,产业模式的变革尤为重要。要想保证出版业的顺利改革,必须进行产业模式的变革,首先要把内容作为改革的主体,对产业模式进行升级再创造。出版业的数字化仅仅是对出版业的硬件进行改变,不能决定内容的变更。因此,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数字化,相较于传播途径的数字化而言,传统的优势在于长久运行以来积累的优质文字内容,这些文字内容包括了高质量的社会发展精要。互联网为传统出版业的内容数字化提供了载体,更为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再次,重视新型内容的开发。新型内容指的是文字深度的开拓,利用大型的内容信息资源库针对现有的文字内容进行整合开发,通过根据小说文字发展影视业、改编电子游戏内容,利用这种文字跨界的方式真正实现数字化的进程。新型内容的开发推动了传统出版业产业模式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实现了传统出版业的形式革新,是潜在的重要推动力。新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要求就是整体革新,利用新型的软硬件设施,开发有力符合当下发展的内容形式,最终达到出版社数字化变革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0-04-1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5266.htm 1 数字化时代出版业 变革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