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示范区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探路

——访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钒

□ 本报记者 袁 琳

近日,第三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在山东淄博召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而言,示范区就像学校里的‘实验班’,要发挥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出经验、做示范的重要作用。”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钒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钒说:“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基本覆盖了我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较有代表性的省份,受到所在地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以全部26个城市的2018年、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数据样本,运用语义分析工具进行高频关键词分析和关键词共性分析后发现,示范区在建设中都十分重视‘抓项目、抓企业、抓创新、抓园区、抓投资、抓平台、抓服务、抓改造’,普遍重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技术、人才、政策、研发、金融等要素的集聚,普遍重视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拉投资、建平台、促服务,普遍重视制造、智能、绿色、环境、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要求,普遍重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破除改革体制机制障碍、开展区域合作协作等。”

刘钒向记者细数了数据分析中的高频词。“企业”和“产业”是在数据分析中出现最多的词。一方面,在推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企业质量、企业效益、企业创新能力、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对于示范区转型升级成效极为重要,示范区转型升级根本上仍然是由企业健康发展、创新发展作为根本推动;另一方面,示范区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依赖于企业壮大,如何吸引、集聚、培养符合本地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的优秀企业,成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改革’和‘服务’出现的频率同样很高。这说明示范区普遍重视通过改革来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比较能够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的地方探索。同时,示范区也比较注重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刘钒说。

此外,与创新有关的“平台”“科技”等出现频率也较高。这表明示范区重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视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视通过创新驱动形成产业体系的升级换代。

“‘人才’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词。”刘钒指出,示范区转型升级归根到底是由人来完成,特别是高中端人才对示范区建设的作用极为关键。虽然示范区所处的区位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一、体量大小各异,但是示范区普遍重视不断推出更优质的人才吸引政策,重视为人才解决衣食住行等后顾之忧,重视创造高层次人才柔性用人机制,以尽可能发挥人才支撑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

2020-01-17 ——访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钒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3658.htm 1 示范区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探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