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何子蕊
汽车产业占据四川全省90%以上的市场份额;GDP总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十强县”首位;2019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报告中排名《全国百强区》第26位……
如果要问四川成都“东进桥头堡”的龙泉驿区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未来又将如何勇立时代潮头?他们会用一句话来阐释,那就是: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龙泉驿精神”。
即将过去的2019年里,龙泉驿区始终围绕“先进汽车智造区、美好生活品质城”的发展定位,聚焦产业高端化发展、城市高标准建设、动能高速度转化等五大维度,审议实施12个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市委部署的五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区主要领导直接上手抓方案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市改革决策部署在当地抓实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其中,“龙泉驿职工之家”平台荣获“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最具影响力平台”,创新标准厂房“投建管”模式等4项改革经验获得四川省市内的推广。
聚焦产业高端化发展
深化经济发展领域改革
2020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此时时刻,你是否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从喧嚣的都市中走出,到离成都最近的那片桃花山上去感受岁月的静好?
2019年12月13日,龙泉驿区首批25处位于桃花山上的闲置农房,在成都农交所龙泉驿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正式挂网入市招租,并引起社会关注。而在此前,龙泉驿区围绕推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创新深化农村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农民下山、生态上山、产业进山”工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思想理念在该区得到了生动体现。
“以产业高端化为着力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我们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成都市龙泉驿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据介绍,2019年,龙泉驿区坚持以产业功能区为基本单元,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和新型城市形态,调整优化成都汽车产业功能区、简州新城产业功能区空间边界;新规划建设中法生态园产业功能区,着力构建多元共兴产业格局、彰显生态宜居城市特质。预计全年实现整车产量100万辆,新能源整车产量1.6万辆。
实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方案和“八大行动计划”,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三张清单”制度,创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促进传统监管向信息化和信用监管转变,全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4.7%,企业开办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年预计新登记市场主体1.37万户、新增注册资本301亿元。中法生态园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龙泉驿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5位。
同时,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纵深推进以成长为导向的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释放出较大的产业改革红利。目前,全区共新增培育雏鹰企业372家、种子企业4家、新三板和四板挂牌企业6家,金石科技已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聚焦城市高标准建设
深化开发建设领域改革
无界、人文、休闲、运动,屏山、渠水、林盘、田园……按照“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营城理念,制定实施《勇担东进使命推进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简州新城高质量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年)》,推动龙泉驿区、简州新城融合协调发展。以东安湖生态公园为核心,大运活力湾、创智艺文港、城市会客厅三大功能区为支撑的成都赛事名城新地标——成都东安新城,正从龙泉驿区的版图上阔步走来,两年后,这里将成一幅激动人心的灵动画卷。
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龙泉驿区按照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和“统一建设、成片开发、产业导入、专业运营”的现代城市运营理念,制定了《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创新改革方案》,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抓手,创新探索城市开发建设模式。
高标准建设以天府绿道为引领的六大公园场景,构建“一半青山一半城,六水润城环绿心”的城市总体景观意象。着力形成东安湖城市中心,青龙湖片区、芦溪河片区、西江河片区、驿马河片区等“一心四片”城市格局。充分借鉴沿海先进地区“以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带动现代城市整体开发经营”的成功实践,采取“拍卖+配建并向政府无偿移交配套设施+代运营管理体育中心”投建模式,推动体育场、主体育馆、综合运动馆、多功能展馆等“一场三馆”加快建设。创新探索TOD开发建设模式,顺利推动实施全市首批示范项目——行政学院站TOD项目建设。还在全市首创“一会四函一书”报规报建模式,制定实施《龙泉驿区公共配套设施项目“绿色通道”建设管理程序》《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重大功能性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试行)》,创新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等,推动东安湖体育公园等大运会保障项目加快建设。
聚焦动能高速度转化
深化全面创新领域改革
2019年,龙泉驿区精准把握推动新旧动能高速度转化的“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个核心要义,创新建立“1+8+N”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发展长效机制。先后制定了《“驿都工匠”评选管理办法》《“智汇英才工作站”管理办法》等多个专项政策。新引进瓦连金·巴普洛维奇、罗伯特·胡贝尔(柔性)等4名院士,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唐粮,国家“万人计划”专家贾梦虹、张国强,推荐入选省“千人计划”专家1名、四川省创新创业团队1个,“蓉漂”创新创业团队2个。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深化校院企地合作,推动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协同构建创新发展共同体,建好经开科技孵化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全力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增光明光电、中牧生物等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全年预计新增新经济企业1600余家,实现新经济产值238亿元、增长19.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8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探索创新开放合作发展机制。在全市率先组建新能源汽车等方面50亿产业投资基金,运用产业引导基金促进产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并购重组,为创新项目搭建项目和资金对接平台,引进西门子研发中心等高端项目20个。
聚焦社会高效能治理
深化社会治理领域改革
10月的龙泉驿区,在小区、街道、公园里,生动而有序的场景随处可见,城市活力勃发,勾勒出一幅幅现代生活的美好画卷。
在十陵街道石灵社区,乱停乱放车辆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化解,新增车位500余个,既解决了停车难题,还壮大了集体经济收入,受到社区居民称赞。
在大面街道龙华社区,收集微心愿、发展微组织、构建微网络、实施微项目、提供微服务“5微”活动,倡导共享、互助的“2”项社区精神,提供“0”距离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520工作法”,让社区服务变得更加精准、有效、接地气,极大促进了近10万超大型社区居民的深度融合、和谐安宁……
2019年,龙泉驿区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指导指标体系》,印发《龙泉驿区关于贯彻成都市关于〈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全面建设“群众工作之家”实施方案〉的方案》,着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支撑机制和工作体系。形成信访全程代理、人民建议征集、矛盾纠纷排解三大高效运行机制,建成“群众工作之家”服务点位150个,覆盖率达100%。
围绕政府高效能运转,龙泉驿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探索实施“政区合一”管理体制机制,统筹设置46个行政机构,合并职能153项,确保机构设置不重复、不交叉。
积极探索创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和律师调解试点,司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创新深化政治巡察,探索开展专项巡察、延伸巡察、“点穴式”巡察等方式方法,纵深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群众高品质生活
深化民生民本领域改革
2019年4月,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大招生的消息瞬间引爆网络。原因是,这个能容纳成千上万人的学校,不仅对所有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免费,而且不限区域、不限户口,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上午9:30到晚上8:30均有课班,涵盖从少儿到成人类艺术项目超过70个……
“这仅仅只是我们区深化改革,实施重大惠民工程的案例之一。”龙泉驿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2019年,龙泉驿区从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入手,全面改革创新,成立龙泉驿区发展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先行区领导小组,构建“一带三芯四片”文创产业布局,优化“一心两圈三轴四核”旅游线路布局,完善“一核三基地”音乐空间布局,探索创建文化小康指标体系,推动形成了“文化小康龙泉驿示范样本”。
深入推进幸福幼教实验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形成“1141”幼儿体育改革“龙泉经验”。持续推进综合评价改革本土化,其相关经验做法在2019年全国校长大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讨会上交流推广。
以问题为导向,龙泉驿区从拓展“放”的幅度、严控“管”的尺度、提升“服”的温度等“三度”着力,创新深化卫健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优质医卫营商环境,有效激活了卫健投资“一池春水”。卫健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显著增强,全区诊所数量已增加到419家,是5年前的4倍;城乡居民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由92%提高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