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野

资源型城市华丽转身

河北遵化市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几只红嘴鸥在遵化市龙门湖盘旋 刘满仓 摄

□ 周宏武 胡文明、

□ 本报记者 斯 兰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中东部,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1992年撤县建市,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县、钢铁大县,曾连续6年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从2013年开始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呈两位数断崖式下滑。2015年以来,该市找准生态立市的发展定位,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生态环境治理倒逼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达到9:40.1:5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0.1%,总量创遵化历史最高水平,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唐山14个县区第二名。2019年4月1日本报整版刊发《资源型城市奋力探路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对该市以生态促发展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敢问路在何方

向改革要出路

面对史无前例的困难和挑战,该市坚定改革的决心,坚决走绿色发展之路。一是在痛定思痛中坚定信心。2015年,新一届遵化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履新之初,就站在遵化生死存亡的角度,作出了时代的抉择,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二是在把脉问诊中找准方向。遵化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带着信心、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深入基层遍寻良方,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献计献策活动,收到意见建议1.2万条。三是在统一思想中重拾信心。遵化市委书记带队专程到“两山”理论的诞生地——浙江安吉余村进行学习考察,更加坚定了践行“两山”理论的自觉性,作出了必须打赢环境污染治理这场攻坚战,誓还遵化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的战略部署。

向生态乱象宣战

踏平坎坷成大道

面对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按照“清、准、高、快、狠”的要求铁腕治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一是向非法采砂和铁选矿宣战。面对十几次打击都没有根除的顽疾,该市书记和市长以上率下、带头攻坚,四大班子成员亲自分包、加快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日夜坚守、奋战一线。经过3个月的日夜奋战,206个砂坑回填完毕,404家混料加工企业整治到位,恢复耕地6000余亩,20多年久治未绝的生态顽疾得以根治;仅4个月时间,651家非法采选矿全部拆除到位,获得提标资格的88家企业,已有62家通过验收,修复矿山用地300多处。二是动真碰硬大刀阔斧拆违建。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深度整治攻坚行动,坚持属地排查、群众举报相结合,只要是违法建筑一律拆除。截至目前,举办大规模集中拆违拆迁现场会6次,拆除违法建筑1333处、56万平方米,“散乱污”企业全部拆除,拆出发展空间1300多亩,停建8年的文北街等8条城建道路顺利开工,搁置8年的总投资9.8亿元的唐百大楼商业综合体项目顺利推进。三是向大气水环境治理聚力。围绕大气污染环境整治,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1+15”方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唐山市同类县区第一位;开展网箱养鱼集中清理行动,共拆除网箱1.2万个;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市重点河流和库区水质实现稳定达标。前段时间,千只红嘴鸥回迁中途在龙门口水库休整,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专门进行了报道。

绿色蜕变

重塑发展新格局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为遵化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积极推动传统钢铁产业升级提质,总投资20.5亿元的港陆200万吨冷轧即将投产运营,建龙钢厂退城搬迁有序推进,同步谋划实施精特钢项目,实现钢铁产业量减值增;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以精密铸造、环保设施、特种设备等为主攻方向,引进华安天泰环保设备生产基地、宝钢制罐二期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实施“接联换转”四字诀,用新技术激活老企业、新项目置换老企业,使65家停产半停产企业焕发生机。

文旅产业成为新支柱。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标准推进皇家文化、长城文化、田园乡愁、红色记忆四大“旅游功能区”建设,金融街“古泉小镇”、碧桂园“恋乡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投入运营。以精品民俗为代表的乡村游蓬勃发展,成功打造了11条旅游精品线路、清东陵徒步大会等特色文旅名片。3年来,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90亿元。国内知名评论员许贵元专门撰写了《“文旅之花”开满古城大地》的文章,被多家国家、省级媒体转发。

双创经济展现新亮点。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积极发展电商产业,金卓颐高电商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区,吸引了九次方大数据、中国网库等39家全国知名电商企业入园,累计申报“双创”示范项目17个,全市电商企业发展到139家,形成了汽贸物流、宠物笼具、板栗加工、金银器加工等电商板块,2018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

上下齐心

以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该市上下一心,以改革的思路和勇气破解难题,推进工作。

党政主要领导领衔“改”。遵化市委书记、市长亲自认领不少于3项重点改革任务,定期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于文旅融合改革,市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每月督导调度一次,每周调研不少于2次,领衔推动工作落实,为全市领导干部抓改革树立了榜样。

四大班子领导主动“改”。四大班子领导认真抓好分管战线和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定期听取相关工作汇报,有问题亲自研究、亲自解决、亲自推动落实。每一名市级干部都把习总书记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挂在办公室醒目位置,作为座右铭,真正做到事不避难、攻坚克难,不仅让干部有了标杆,更让干部焕发了斗志、点燃了激情。

全市领导干部坚决“改”。面对艰巨的改革任务,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真正解决问题、改革到位。该市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探索建立“推优比选”干部选任机制,共组织19场次,473名干部参加,41名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功于改革的“闯将型”干部被选拔到更重要的岗位,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全市上下以改革求创新、求突破的氛围日益浓厚,经验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

如今的遵化,生态环境深度整治,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千年古城充满生机,用生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念、续写着“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铮铮誓言。

2019-12-26 河北遵化市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2870.htm 1 资源型城市华丽转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