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雷茂盛
□ 崔华忠
浙江三门县城居民梅大爷最近有个习惯——每次走过县城湫水大道上的“苍溪特产馆”,都要买些产自千里之外四川苍溪的红心猕猴桃、川明参、苍溪梨等农产品。“新鲜,口感好,营养丰富,价格也合理。”梅大爷说,他不仅自己吃,有时还送给亲戚朋友,大家喜欢得不得了。
梅大爷常去的“苍溪特产馆”,是苍溪、三门两县为拓展消费扶贫通道建成的一个前沿阵地。100平方米的场馆,集中展示了从苍溪直达的猕猴桃、雪梨、大米、挂面、罐头、无铅皮蛋、茶叶等72类特色优质农产品,让三门县群众尽享来自大山深处的绿色生态食品。
“既是展销体验馆,更是农产品中转站。”在三门县挂职的苍溪县经合中心副主任向毓告诉记者,苍溪特产馆今年7月开业以来,营业额已超过120万元。同时发挥辐射和中转作用,为当地政府、企业和台州扶贫特产馆等介绍和直供苍溪特产价值达1200万余元。
去年以来,苍溪县借助东西部协作扶贫东风,与三门县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按照“塑品牌、建展台、办节会、拓渠道”的思路,全面搭建农特产品销售大通道,动员政府、社会、企业及个人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有力推动了苍溪山里货销往大江南北,热卖三门湾。
除了建“苍溪特产馆”,两县还采取政府集中采购、企业直接购销、社会“以购代捐”等方式,开展农特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等对接促销活动,鼓励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食堂与对口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
今年8月,按照两县大宗商品集中采购方案,三门县组成工作专班,到苍溪实地考察,确定了消费扶贫的产品类别,猕猴桃、雪梨膏、大米、挂面、菜籽油等农特产品均在采购之列,总价值达530万元。随后,一份份来自苍溪的“大礼包”,陆续运达三门,该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干部纷纷吃上了苍溪的优质农特产品。
记者了解到,两县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山海协作办节会的方式,整合苍溪“中国红心猕猴桃之乡”、三门“中国小海鲜之乡”两块农业金字招牌,共同举办三门青蟹节和苍溪红心猕猴桃采摘节活动,以“互联网+农产品”为模式,以“山海之约、邂逅三门”为主题,先后开展10余次网络营销、主题宣传活动,牵起“山珍”与“海味”的跨界缘分。去年以来,苍溪红心猕猴桃在东部地区的销售额达2600万元。
一项项举措,一个个通道,架起了苍溪、三门消费扶贫的“金桥”,富了群众,兴了产业,厚植了脱贫攻坚的基础。苍溪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局长李奎说,通过消费扶贫协作销售出去的苍溪农特产品,大多数来自于贫困村、贫困户。龙山镇双山村贫困户家里种植了2亩川明参,今年通过专合社远销三门,仅此一项就收入1.5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苍溪与三门将继续做优‘一一三’模式,在苍溪建设好一个营销中心,收储本地扶贫产品;在三门建设好一个农产品展馆,直销苍溪扶贫产品;两地共同开办好网络推介营销、电商平台展销、媒体宣传促销‘三个节会’,打好电商营销、活动展销、商超直销等扶贫协作组合拳,助推苍溪消费扶贫,助力产业循环发展,推进脱贫攻坚。”李奎表示。